上週和結婚 20 年的阿姨吃飯,好奇問她時下年輕讀者最在乎的情感關係。現在都說溝通表達很重要,互相妥協是必要,但為什麼分手離婚的人滿大街跑?阿姨笑回:「有沒有可能,他們的表達方式並沒有用巧勁?」
用「改變他人」的說教給建議
你就不會得到愛
我喜歡阿姨用「巧勁」來形容。
旁觀她和姨丈的婚姻,起初不被家族看好,除身份地位有落差,經濟懸殊,阿姨性子慢,姨丈急驚風。有段時間看他們吵個不停,但又分不開。
然而,如今其他叔伯阿姨都在離婚,阿姨跟姨丈卻一起走了 20 年。她常告訴我,溝通是磨出來的,關鍵是在給建議的時候,必須換個方式說。
「如果要用『改變他人』的說教來給建議,那麼你就不會得到愛。」
人們並不喜歡被指指點點,尤其是當意見和建議似乎要求他們做出改變時。即便這些建議再有道理,人的內心很可能會有所反感。這不僅僅是在情感關係中,即便是在工作場合、友情之間,甚至於歷史上,都有忠言逆耳,被排斥的例子。
如何避免陷入這個「改變他人」的說教模式?
給予建議,須從一個平等角度,不是站在高峰俯瞰他人。每個人都有他的故事,有他的經歷,我們無權評判,只有權利了解。一旦想用「改變對方」的行動來給予建議,容易形成反感,這等於剝奪了對方的選擇權與行動上的機動性,沒有一個人喜歡被這樣對待,這會導向一種「你瞧不起我」的錯覺。
厲害的溝通,不是要人改變,是引導。如果能以看見對方優點做出發,以「如果你這樣會更飛躍」行具體建議,當你真正了解每個人都渴望被肯定,那麼在給出建議的時候會更慈悲,更有可能被接受。
再者,我們應該避免直接的批評,使用更加中立的語言,例如把「你不應該這麼做」改為「或許我們可以考慮這個方法」。這種方式不僅不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還能讓他們覺得被尊重和被理解。
那天午餐,我想起阿姨的「巧勁」,那是一種智慧,一種對愛的深深體會。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讓我們學會這種巧勁,讓愛更加深厚,更加長久。
Read More
>>>害照片主角被網暴 20 年:911 時拍下「少女與燃燒的雙子塔」的她,鼓起勇氣訴說背後真相
designed by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