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忽然一陣腦熱,想說來約律師好友 J 吃飯。原本以為他不會答應,想不到訊息丟出去,十分鐘內他就回覆「什麼時候」,把我嚇得直瞪手機螢幕,險以為是他家養的貓回的,這是我認識的 J 嗎?
過去和 J 喬吃飯時間,難度不亞於預約高檔餐廳,行程都要半年前就開始喬,只是 J 的拒絕理由多數是工作繁忙,看不完的訴狀、接不完的業務應酬,其實和他相處久了,都曉得這個男人不是騙人,他幾乎全數心思都放在事業。
這次答應這麼快,我向 J 開玩笑:「該不會你愛上我了吧?」
終於曉得要花心思在戀愛上了嗎?
J 翻我一個白眼。
「當然不是。」他說:「是我現在對工作有了新的看法。」
「我不想再把公司視為我的全部。」
為什麼不把工作當工作
私底下培養我喜歡的樂趣呢?
J 在一家頂尖的律師事務所待了 8 年,同事有一半以上都是海歸子弟,且學歷皆是哈佛、耶魯、史丹佛法律系或法研所,致使 J 長期都給自己很大心理壓力。
哪怕已經是台大法律系所畢業,他依然會認為自己不夠優秀,心想既然學歷不如人,那麼我就勤能補拙。
8 年來, J 沒有一次休假,幾乎凌晨 5 點就起床研究訴狀、查找資料,並在早上 10 點打卡上班後就一路忙到凌晨 1 點,早餐、午餐、晚餐都是便利商店隨便解決,吃飯速度囫圇吞棗,他向我自嘲:「我有好幾年午晚餐,都完全不曉得自己吃了什麼。」
上司看見 J 的努力,將他從一般律師拔擢到主任資深律師,只是接下來的故事劇情想必不難猜, J 的身心靈於長期消耗下被磨損殆盡,前年生了一場重病,免疫功能失調外加腸躁症。
某次住進醫院一個月,他被醫生告知:「如果你再不好好調養身體,你的壽命大概只能到 55 歲。」
住院期間, J 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狀態。
他說:「為公司賣命這麼多年,薪水雖然高,但還是和其他人一樣為房貸煩惱,加上我也不是老闆,為老闆做那麼多,除了職位提升,我卻是一點都不快樂,也覺得除了『律師』之外,我好像就沒有其他興趣。」
霎時,他的內心浮現一個想法。
「我為什麼不能把工作就當工作,私底下培養我喜歡的樂趣呢?」
安靜離職:事業與生活求取平衡
J 和我說的這個想法是有一個名詞的,叫做「安靜離職」。
安靜離職,不是默默離職的意思,而是「只完成工作的最低需求,不多也不少」,《華爾街日報》便指出,美國「 Z 世代」年輕人近年已經出現拒絕「工作狂文化」(hustle culture)的現象。
他們不再積極爭取公司職位和加薪,對績效不再執著,每天就是完成份內工作,甚至,他們會拒絕自己職務範疇以外的工作安排,下班就下班,不會一直看著工作簡訊。
但是,安靜離職不等於怠忽職守,是我們不會再用「生命」去工作,在於我們清楚一個人用全身心的力量去投入工作,其實會為自身健康帶來很沉重的負面影響,還會相當消耗內在能量。
有段時間,我對寫作相當投入,每到一家公司就是竭盡所能寫長篇觀點文,搞得自己筋疲力盡,直至後面醒悟自己追求寫觀點文,不過是為了想要證明自己能力,想要看看自己的寫作實力能夠突破到哪,然而,我卻不懂得給自己喘息空間,懂休息方能走得長遠,偶爾放過自己,不等於偷懶行事。
一年來, J 確實改變許多,自從執行「安靜離職」後,他下班跑去打籃球、和高中大學朋友聚餐,反而從「培養興趣」和與「朋友交流」的過程裡蓄積更多能量,隔天上班精神奕奕,他對我說:
「你知道你會在這間公司待很久,你知道做這件事是一輩子,那你到底急什麼?為什麼每次都要把自己的所有能量投進去?」
說得也是。
Read More
>>> 在你眉心滴「熱油」:印度阿育吠陀的頂級 SPA ,按摩過程超級酷
>>> 《以神之名》真實到讓人反感:你認為願意為邪教獻身很可笑?「洗腦」的威力,遠超乎我們想像
Art design: Be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