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北部的連綿山脈間,點綴了無數依山而建的山城,例如九份、雙溪、侯硐,過去都曾因礦業而繁盛一時,現今則因觀光而持續昌榮。在這條山線之間,有一個較少為人知的小鎮── 牡丹,它雖然也有個老街,也有青山綠水,但知名度卻遠不及九份等地,或許因為這樣,牡丹保留了一種封存時光中的緩慢步調,沒有吆喝,沒有推擠,沒有吵雜,有的只有清涼的潺潺溪水聲,以及三五旅人與當地居民偶爾錯身而過的愜意。
而這份寧靜自在,打動了偶然來到這裡旅遊的台北女生小如,幾番考慮後,她選擇在這裡買下一棟荒置已久的紅磚屋,將它打造成一座獨一無二的湯屋,在繁忙的北市生活外,創造另一個寧靜的鄉間歸宿。
從牡丹車站走出來,不遠處有家「古趣咖啡屋」,整間店的內外都充滿店主的個人風格,門口有一缸店主在溪裡釣的魚,角落擺滿了店主畫的圖寫的字,許多登山客經過一天的跋山涉水後,都會到這裡來喝上一杯便宜可口的飲料,吃點點心,在沈澱中昇華疲憊的身心。
再往前走,會來到牡丹老街,雖說是「老街」,但商店的質量密度卻比九份雙溪等地稀疏許多,一條街從頭到尾十分鐘內可以走完,街上零星幾家商店,包括巷頭的「雲水聚杯」飲品店,一兩家雜貨鋪、無名麵店,和一家青年回鄉創立的「兔耳絲烘培手作麵包」。
這裡沒有都市人焦頭爛額追求的效率,也沒有深入大街小巷的同質化觀光商店,這裡只有幾間小店,山巒溪水與寧靜夜晚,用最純粹最沁涼最質樸的氛圍,洗滌都市人藏污納垢的心靈。
小如第一次到牡丹旅遊時,就被這樣的氣氛深深吸引。當初偶然來到此地,散步時遇見了街上一棟保有傳統紅磚外牆的老房子,看了很喜歡,於是產生了在這裡置產的想法,「我母親那邊的家族來自基隆,和這裡有點地緣關係,也覺得與其買房買在別的地方,這個鄉下小鎮也滿有意思的。」於是經過幾番輾轉,小如買下了這棟紅磚老屋,將它改造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模樣。
這裡原本住著一位老人家,後來屋主去世,親戚將房子當作倉庫使用,裡面沒有廚房沒有浴室,只有滿屋子的私人物品。
小如買下這棟房子後,思考著「如果是我,想要什麼樣的空間?」
在牡丹這樣的地方,沒有過剩的物質,也沒有精緻的消費,但是這裡的舒適的空曠,安靜變幻的光線,滿山滿谷沁人的綠色,卻是來自大自然最豐足最美好的款待。
與設計師討論後,小如決定將光線與綠意自然地引入房內,在屋子裡開了多扇不規則透明窗,無論在屋內哪一個角落抬頭看,都能見到藍天與綠色,與大自然同步調頻。此外,小如也請畫家朋友創作一幅畫,畫面簡單素淨,沒有任何色彩或形象,為的是讓灑在上面的光線成為藝術的主體,「因為光線本身就是一幅畫。」小如說。
而小如也在屋內打造了一座生態浴池,野生植物在澡池前方的擋土牆上恣意生長,而浴池裡使用的藥浴,則是小如請雙溪一家百年中藥行師傅調製,內含金銀花等十數種中藥材,浸泡其中,不僅讓身心徹底放鬆,據說對免疫力也有很大助益。
就這樣,小如一點一滴將這座牡丹老屋改成心目中的理想模樣,並將它命名為「牡丹 小山溪」,成為繁忙都市生活之外,一個落英繽紛,溪水潺潺,悠遠自在的避世地。
如果你對城市生活厭倦了,心上累積的負擔過重了,不妨 IG 私訊「牡丹 小山溪」,詢問是否可以借住一宿,暫時逃離龐雜的責任義務,隱遁到牡丹的山溪之間休養生息。
「牡丹擁有前所未有的安靜,周圍什麼東西都沒有,只有早上賣魚賣菜的車經過,還有一個讓你借住一晚的溫暖所在。」小如說。
為了讓旅人深度體驗牡丹,也為了在牡丹帶來活動,小如和街上的店家合作,提供旅人兌換卷,到牡丹街上的飲料店、雜貨鋪消費,就像小時候學校園遊會一樣,一攤一攤,一店一店慢慢逛。此外,小如也為旅客準備了具有在地風味的早餐,咖啡來自牡丹人經營的「山日比咖啡屋」,厚片吐司來自斜對面的「兔耳絲烘培手作麵包」,讓旅人徹底沈浸在牡丹的氣氛當中,沈澱身心,流連忘返。
平日在大都市生活的小如,為自己打造了一方理想天地,也邀請疲憊不堪的旅人,到這裡安撫心靈。早上,或許沿著「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近身呼吸大自然,沿途停靠品嚐山城美食,午後慢慢繞回牡丹,到老街口的「雲水聚杯」來杯現打的「山藥奶昔」,隨著夜幕低垂,躲回「牡丹 小山溪」,泡一場熱氣蒸騰,散放藥草清香的熱水澡,在寧靜之中聆聽溪水流淌,蟲鳴鳥叫,隔天在清爽晨光中悠悠醒來,你會在滿室咖啡香中,驚喜地發現自己已經脫胎換骨。
Read More
>>>《生活的理想頻道》:喜歡帶著食物去追逐夕陽,她在基隆經營冰店,活成款待自己的大師
>>>《生活的理想頻道》:從監獄離開後,他在「瑜伽咖哩」中找到美好和自由
Art design: Ch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