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由部落客 [Hal Tam SHRED] 提供
每個人都有個自然飲食模式,就是你一路以來習慣了的模式。如果那個模式讓你現在的身心不健康,那最好是調整那個模式,而不是找個完全不同的餐單來取締。
高壓短期飲食模式多數失敗收場
我的營養基本上分4類:
- 蔬菜
- 蛋白質
- 脂肪
- 碳水化合物
蔬菜Vegetable
菜雖然屬於碳水化合物,但我當它是另外一種營養,可以說是高纖維/低卡碳水型。
菜配好油好蛋白就會飽肚,所以我每天一定要吃很多。午餐多數是一盆大沙律配點肉。有些人不喜歡吃沙律,喜歡吃熟菜/炒菜,那就用健康的油炒,或是用清水煮菜。但我不喜歡吃熟菜,而生吃沙律菜可以攝取更多營養,又可以配油吃,所以我選擇以沙律菜作我的菜源。沙律菜都分深色和淺色的。我會在超級市場買一堆雜菜,有深有淺;再買一包貴點的菠菜 5:2地吃。 菠菜屬於深色菜,營養特高。
[include id="56"]
蛋白質Protein
蛋白質通常從雞蛋,魚肉,雞肉、豆腐、芝士那邊拿。蛋白質是很重要的營養,特別有助修補肌肉,所以要多吃。
脂肪Fat
脂肪就是用椰子油煎任何東西、沙律放大量橄欖油、雞肉連皮吃、牛油果、 牛油果 、 牛油果同埋牛油果!不要怕油,油對大腦、皮膚,很多細胞都很重要。女人尤其要多吃油。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最後就是碳水化合物,即是糖、穀類等。如果要吃飯類,我盡量以十穀米代替白飯,原因是多纖維,低GI。到茶餐廳就會要米粉。有時吃點米線。也會吃糖果,例如Haribo小包熊仔糖hehe。
關於破戒這件事
當然也有破戒的時候,但會分日子破戒。Weekdays就嚴格進行上述的飲食模式,而到Weekend因為都要遷就朋友/家人,都會吃些其他東西,特別是重碳水的食物。例如 每星期上完法文堂後必定跟朋友吃一次銅鑼灣的金隆雲南米線。當然譚仔米線和它的麻辣豬耳+蒜泥白肉都是我的破戒首選。還有天仁的珍珠奶茶…………oh my mom!
關於早午晚三餐
對於早午晚餐,我的模式常常變動,就是為了嘗試不同的配合,尋找好的模式。
早餐 Breakfast
以前我信奉早餐該吃得像皇帝,還有就是早餐一定要是三餐最豐富的堅持。但問題是,我從來不虧待自己的晚餐 ”吃得像乞衣“一樣,而且一定要吃飽才行。這樣連同早上的皇帝早餐就會爆calories。 雖然人人說晚餐不可以吃得多/ 晚餐少吃碳水甚至不碰碳水就很容易燒脂,但我發現我的習性就是晚餐不能吃少,不然凌晨就會餓醒,要吃宵夜才睡得著。這樣真係賠了夫人又折兵。
再者,吃下肚子的卡路里就是卡路里,我相信每天的卡路里與營養總和比進食時間重要。何時吃的確有分別,但不是極大分別。所以現時我的早餐都是簡簡單單的,以少量但nutrient-dense的食物為主。
午餐 Lunch
我的午餐多是一大盆沙律,加油加果仁加雞蛋和點肉,有時候再吃個蘋果/香蕉,其實就會好飽了。午餐後因為要工作,如果吃太多高GI碳水如粉面飯,到2-3點就會對住電腦ZZZ。一個星期帶4次lunch,這樣才能確保自己能吃想吃的東東!為確保食材新鮮,盡量在每天早上出門前弄好飯盒,所以我6-7點就起床。有時候帶牛油果雞蛋壽司飯或自製碟頭飯。
[include id="56"]
晚餐 Dinner
晚餐有時候回家吃飯,有時外出。吃什麼都好,都吃少一點。可以的話盡量喝住家湯、吃沙律/菜加肉就好。一個禮拜都會吃一次宵夜。曲奇/餅乾/公仔麵/杯面/酒等。
規律飲食很艱難?
不要以為有規律地飲食是件好辛苦的事情。其實選擇性地進食可以減少選擇,減少煩惱。而且有規律地吃,身體真的會有較多較佳的能量,每天不那麼容易疲倦。而當你一星期一次吃點好西時,真的覺得格外滿足!
哪種模式才適合你?
有些人完全不理什麼營養好油壞油,吃什麼落肚都不會胖不會病、有些人餐餐食外面餐廳都沒問題。有些人吃很多,卻很瘦;有些一吃碳水就增磅。有些人吃素後變健康;有些人吃素後沒力工作。有些人吃譚仔1小辣都可以辣到火燒後欄嘅…有些人永遠無法早上起來吃早餐;有些人晚餐不可吃太飽不讓睡不著。除非你屬於可以長期採用高壓餐單而又成功的少數人士,不然就最好去figure out下自己的模式啦。
每天上網聽人講都有太多太多飲食的規則、Diet plans,全部都持不同的道理。如果時不時被這些音訊影響自己的觀念,那麼連吃個飯都很多顧慮。
我想,只要大家肯慢慢嘗試,了解自己的習性,找出一個適合自己日程/工作/身體 ,又可以長期採用,靈活性高的飲食模式,那不用刻意用意志堅持都會變健康變fit。我這個模式並不完美,但蠻適合我的生活狀態,那就夠好了。 如果你想找到一個完美的必瘦餐單,那就離開電腦,遠離誰誰誰說的什麼什麼,當做一個研究,觀察自己,記錄飲食,做做實驗好過。
此文章由部落客 [Hal Tam SHRED]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