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山脈東側,小鎮散落山海之間,人與動物眼裡流轉自然的波光神色,嘴裡品嚐遍地野花野菜,鼻子呼吸焚木、泥土、陽光與海洋的味道。
在這樣的地方,再燥熱的靈魂都會自動降溫,緊緊糾纏在都市複雜人際間的心緒,終於能夠安心地大大敞開。只要進入這樣毫無保留的流動狀態,往往就是「魔法」發生之時。
六月初的一個週末,我來到台東成功鎮一處山丘上,一個 Google Map 找不到的隱密所在「森林四季」,體驗了三天兩夜的「女巫生活」。
無關占星算命,沒有故弄玄虛,整整三天,都在學習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去貼近自然、靠近自我,推動人生停滯的能量,找到改變與轉化的可能。
這三天不僅睡得好、吃得好、玩得開心,更獲得了能夠永遠帶在身上的療癒智慧。
將近六小時的車程後
我抵達了 Google Map 上找不到的神秘聚落
台北車站上車,玉里車站下車,轉乘小客車,一路穿過山脈,來到海岸公路,往南一直開去,然後轉進一個面海的小山丘。
總長近六個小時的車程,終於徹底擺脫都市,來到位在山海搖籃間的「森林四季」。
我花了點時間,才搞懂「森林四季」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地方。
這個小聚落位在一個斜坡上,有自己的花園菜園,有主理人凱力自住的木頭房子,有能閒躺看海或舉辦團體活動的寬敞涼亭屋,有規劃了書籍策展的小小書屋,有提供旅人長租短租的幾個房間,有大家一起料理一起吃飯一起聊天的大廚房。
不是餐廳,不是咖啡廳,也無法簡單歸類為旅館。
這片土地充滿可能性,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在這裡待了幾天後,我才逐漸了解,「森林四季」就是一個這麼自由隨性,隨時有可能超展開的地方,你可以依照自己的內心需求,來參加「森林四季」不定期舉辦的主題活動或工作坊,或許簡單住個兩三天,或許直接閉關兩三個禮拜甚至一個月,或許你會在這裡遇見意想不到的人與事,獲得出乎意料的體驗。
每個女人都是「女巫」
生理循環與大地同步,具有療癒的強大力量
什麼是「女巫」?探討女巫文化的《女巫:療癒世界的傳奇》一書有這樣的介紹:
「女巫」一詞在歷史上遭忍不計其數的迫害及汙名化,其實說穿了,女巫不過是崇尚自然、尊重生命、關懷世界的女性,透過藥草、水晶、占卜、咒語、靈擺…… 等自然之力來療癒世界。身為女巫,你不需要加入任何宗教,唯一要做的就是阻絕所有噪音,撕開被強制貼上的標籤,無視社會輿論,發自內心認識自己的本質。
人是環境的產物,當我們身邊圍繞了死氣沈沈、甚至負面有毒的人事物,絕對會跟著沉陷下去。而「女巫」的生活之道,鼓勵我們主動貼近自然萬物,重新學習引導自我看見真實內在、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女巫》一書也講到,其實每個女人都是女巫,因為她們的生理循環與大地之母同步,具有療癒萬物的強大力量。在森林四季,我和其他幾個女人一起度過了「女巫見習」的幾日,每天都在有趣的活動中獲得不同的啟發。
品嚐私廚的全植物料理饗宴外
也親手採集野花野菜,製作美味料理與香草茶飲
「吃」是生命能源,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見習女巫的幾日,每天都吃得健康多樣又營養。森林四季請來了幾位厲害的私廚,為大家烹煮全植物料理,每一餐都令人印象深刻。
料理人「金質靈」過去曾是畫家,後來在藝術中感到力竭而轉身投入全植物料理世界,然而在做菜時,她將過去作畫的經驗套用到每一道菜的色彩、營養與口感結構配置,結合台東當地食材,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料理。無論是手捏麵條炒野菜青醬、用種子製成的布朗尼、充滿炙烤香氣的野菇沙拉等,都令人回味無窮。
曾經營台北大稻埕知名餐酒館「孔雀」的料理二人組,也帶來非常獨特的料理體驗。
他們珍食惜食,玉米不走捷徑直接使用現成罐頭,而是一顆一顆從玉米莖上剝下來,就連盛裝食物的容器,也是一個一個用葉子摺出來,一次晚餐宴席花了整整三天做準備。
各式香料抹醬、飯糰米糕、野菜沙拉佈置在大片芭蕉葉上,不僅美觀又環保,我們用手取代刀叉筷匙,直接抓飯抓菜,與食物肉身親近,吃完後,葉子直接丟到土壤中,重新回到自然循環。
一日午餐,我們親自製作野菜飯糰,一大早凱力就帶著我們在園子裡採集。
月桃、肉桂、地瓜葉、小番茄、九層塔、薰衣草、芳香萬壽菊⋯⋯ 每一種花草都有獨特風味,有的搗碎拌入白飯捏成野菜飯糰,有的加入什錦蔬菜湯裡燉煮,有的加熱水沖泡成花草茶,有的則放入蒸餾器中昇華成萬用純露。
在採集、運用與消耗的過程中,體驗到的是一種充沛的自給自足與能量循環,萬事萬物都在不斷轉化,月桃花成為芳香水霧,葉子成為人體能量,有形萬壽菊帶來無形的精神療癒⋯⋯ 我們身在一切之中,並不匱乏,體會到這點,便感到和自然萬物平起平坐,同生同滅,對微小生命產生敬意,對壯麗巨大生出敬畏。
在日出海灘上伸展梵唱
在野溪之間悠閒喝杯手沖咖啡
飲食以外,我們也透過不同方式感受自然。
梵唱者 Durga Devi 為我們帶來淵源久遠的古老歌曲,頌唱太陽、大海與雨露,我們聽她唱,有時跟著她一起唱,牽著手圍圈圈,聲音共振肉體。雖然聽不懂歌詞,但 Durga 說其實歌詞也並沒有那麼重要,就像「玫瑰」就算不被人類命名,也還是以自身方式存在著,旋律是一種直覺感受,是古老傳承下來的頻率。
森林四季背山面海,一日我們起了個大早,清晨五點,走路到附近的海邊去看日出,沐浴在金黃陽光中伸展,聆聽梵唱與鼓聲,迎接全新的一日。平常的我晚睡晚起,已經很久沒看到這麼嶄新的陽光,重新記起了早晨賦予人的活力。
附近還有一條當地人才知道的野溪。我們帶著切好的水果,來到樹蔭清涼的溪流,凱力的朋友帶了手沖咖啡組,為大家一人沖了一杯,咖啡裝在玻璃瓶中在水流裡冰鎮,嚐起來微酸微苦,清涼醒腦。
表演藝術家陳塵也加入了我們的悠閒午後,興之所至,在溪流間翩翩起舞,結合即興詩文,帶來一段關於「生命之河」的吟頌演出。
置身山林之間,溪水在腳趾間不斷流逝而去,看著這樣的表演,特別有感覺。
夜晚享受野生藥草熱水浴、
學習天然色素染布、製作香草煙燻棒
女巫幾日,我們也學習手作簡單的生活用品。例如用天然薑黃染布,在陽光下曬乾,再將布縫製成小袋子。蒸餾月桂花,加入新鮮檸檬皮,製作成糖漿,加入冰涼氣泡水後飲下,冰心沁涼。整理乾燥薰衣草,一束束綑綁成香草煙燻棒,點燃時特殊香氣釋放,令人心神安寧。
我們也將乾燥的大風草裝入棉袋裡,製成一個個藥浴包,晚上投入熱水,大風草圓潤溫暖的氣味釋出,浸泡在氤氳熱水中,聽著外頭雨珠在葉片上滴答,全身都舒服得深深嘆息。
台東沿岸,住了很多有趣的人。他們在一方天地深耕,處處蔚然成蔭。
森林四季彷彿一個人事物匯聚的節點,很多在地人都知道,也都互相認識,各種人物來來去去,藝術家、料理家、表演者、研究學者、農人漁人、過路旅客⋯⋯
在這裡不過幾天,就遇見了許多人,其中還有一位曾是華航座艙長的女子 Rio,退休後實踐嚮往生活,將箱型車改裝成行動咖啡車,一天下午開車上森林四季,直接在草地上就地開張。我們在她的車裡喝咖啡、吃手工餅乾與肉桂捲,聽著外頭滴滴答答的小雨,一抬頭大海就在眼前,沒有趕著要做什麼或去哪裡,一切順其自然,非常愜意。
在森林四季不僅睡得很好
更找到在逆境中順流的力量
或許是因為吃得健康,或許是這幾天早睡早起,或許是少了都市裡的電子干擾,也或許是山的作用或海的安撫,在森林四季的兩個晚上,我獲得了久違的安穩好眠。
早上醒來第一眼見到的,就是落地窗外的群樹與大海,躺在床上靜靜聆聽好久才起身,感到通體軟綿舒暢,才發現我完全忘了不緊張不趕時間的起床,有多麽舒服。樓下早餐已經準備好,一人一個籃子,掀開蓋布,裡面有新鮮蘋果、水煮蛋、初鹿蘋果牛奶與白吐司。
在晨光中邊讀書,邊靜靜享用,置身大自然懷抱,無論花草、貓狗、昆蟲、木頭建築還是陽光雲朵都在呼吸著自己的頻率,於此時此地和諧共振。
森林四季彷彿一個入口,你會在這裡注意到內在一直在尋找的,然後從那裡走進去。這幾日,總覺得原本憋住的很多話與情緒,只要輕輕一推就傾瀉而出,並被身邊的人們接住。
三天兩夜雖然不算長,但我瞥見了一種生活方式的可能,重新和自身存在與萬事萬物親近,並在能量的不斷轉化變形中,體悟到順境逆境,總會不斷流動,破解生活癒滯,或許一部分便是放手去相信,知道一切你所需的,終會以另一種形式轉圜而來。
森林四季
Photography&Text_Abby Chao
Read More
>> 我在彰化一個 Google Map 上找不到,卻宛如南法的地方,體驗了至今難忘的玫瑰純露手作課
>> 體驗豪華下午茶席、在洞穴做 Spa:入住宜蘭礁溪「小雨林」,一個 Google 地圖都查不到的療癒聚落
Art design: Be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