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是一個很沒有儀式感的人,生活中有什麼小成就,我都覺得是「應該的」,並不會特別慶祝或廣告周知,只是自己在心裡高興一下,然後馬上敦促自己再接再勵,不要為了一點小成功就得意忘形、止步不前。
後來一個很好的朋友觀察到我這種行為,覺得很不可思議,他說,你根本就是你自己的「虎媽」。
閒下來就發慌的人
或許心底都藏著不願面對的焦慮
曾聽人說過一句很有智慧的話:你不會對朋友說的話,就不要對自己說。
很多時候,我們會體貼身邊人的感受,不會隨便就和親友說出難聽或批評的話,但我們對自己的態度卻常常相反,自我質疑與批評已經習慣成自然,其實,有時候太過了,也是一種自我虐待。
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有一點生產焦慮,平常完全閒不下來,好像沒做什麼,就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一事無成。但拆解到底,這種心態,其實多半源於恐懼與焦慮—— 害怕年歲徒長,害怕死亡,害怕被別人看不起。心底各種複雜交織的恐懼,若不誠實坦然面對,就會讓一個人慢慢習慣凡事只聚焦於負面,總是在焦慮地在未雨綢繆,永遠無法舒暢地「好好過活」。
慶祝是一種「正面肯定自我」的實踐
後來,我看到有人在網路上分享「越慶功,越成功」的心理秘密。
生活裡,只要有一點點成功,就要好好地自我稱讚,並且用「慶祝」來犒賞自己,把小成就與開心的情緒分享給身邊的人。例如今天工作做得很棒,下班後就一個人去喜歡的餐廳小慶祝;得到了一個努力很久的機會,就約朋友一起去熱炒攤喝酒吃菜。
你也可以慶祝與「世俗成就」完全無關的事情。例如,如果你這陣子心情一直很低落,有一天突然覺得好一點了,這也非常值得你去好好慶祝一番。
慶功,其實就是一種「正面肯定自我」的行為。透過有意識地慶祝,就是在練習感恩,平衡慣性負面的生活態度,以及正視自我的成長與進步,正面激勵自己繼續往前。
我發現「越慶功,越成功」的秘密後
生活品質整個大幅提升
「慶祝」不一定要花大錢,不一定要大魚大肉,也不一定要很物質。只要能營造出「與日常不一樣的儀式感」,就可以很有感。
後來,只要我達成了什麼成就,無論大小,我都會暫停一下腳步,好好讚賞一下自己,或許是當天晚上在家煮一頓大餐給自己吃,或是到家附近的小酒吧喝一杯和其他熟客聊聊天,慶祝在心裡,平凡的一天也會變得很不一樣。
自從有意識練習「慶功」後,我才發現過去由恐懼推動的生活,原來是這麼痛苦。
像「慶功」這種用正面角度來激勵自己的方式,長遠來說其實對身心更「永續」,我發現,越慶功,越能坐實自己的價值感,越期待下一次的慶祝,身心狀態不知不覺變得更積極,運勢自然也愈來愈旺。
Read More
designed by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