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旅行社當小編。當時大學剛畢業,懵懵懂懂,於是公司指派一位前輩來帶領我熟悉工作。第一天見面,這位前輩還算友善,和我聊了些學校、家裡的事情,原本以為遇到了一位好同事,沒想到當前輩真正開始教我時,一切卻變了。
最近發現討人厭的同事
原來是得了日本網友說的「社二病」
每次問前輩問題,她總不直接回答,反而用一種老師教小孩的怪異語氣說:「妳覺得呢?妳再想看看?」但我問的明明是「影印紙用完了要找誰反映」這樣的問題,直接回答是誰,不僅省時又省力,但前輩偏要我「自己想想看」,聽了直接在內心翻桌。
後來工作越來越多,最後幾乎天天加班到九點,忍不住和前輩吐苦水,前輩卻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說我「還太年輕」,還含沙射影地說「現在大學新鮮人都好嬌生慣養喔~」但常常事情都是卡在這位前輩手上,她不把工作傳下去,後面就全部卡住。
這位前輩人前一套人後一套、裝模作樣裝清高的事情太多了,說都說不完。更讓我傻眼的是,後來我才知道這位前輩只比我大兩歲,入這行才一年,有架子卻沒有裡子,難怪很多事情她越解釋越糊塗、越做越錯,後來常常是我在幫她收拾爛攤子。
最近和日本朋友聊天,他說他們有一個詞叫「社二病」,深入了解以後,我發現那位討人厭的同事,完完全全就是「社二病」患者。
社二病≠中二病
「社二病」不等於「中二病」。
「中二病」講的是彷彿正在經歷青春期的人,自我中心、情緒過剩,時常理直氣壯地說膚淺幼稚的話,覺得自己是宇宙的中心、電影故事的主角,其他人都是笨蛋。
「社二病」指的,則是那種出社會一到兩年,剛稍稍適應了成人社會與職場文化,就自以為很有人生經驗,自我中心過度膨脹,卻難掩一種「小孩裝大人」之感的現象。
以下是社二病常見病徵,你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嗎?
喜歡強調自己有多忙
社二病患者喜歡營造一種自己很忙的形象,例如不經意地說「我假日都在工作」,或是「我昨天加班到十點才回家」,覺得自己犧牲奉獻很偉大,實際上卻在暗示自己是「有責任感的大人」,和你們其他這些抗壓性低、工作不認真的草莓族不一樣。
很愛把「人情世故」四個字掛在嘴邊
社二病的人,往往讀了幾本商業書、社科書或職場心靈雞湯,就以為自己大徹大悟。明明是公司制度有問題,他卻要說「社會就是如此」,明明發生了不合理的事情,他卻要告訴你「要明白人情世故」。總之是非不分,愛裝大人,卻沒有足夠的人生經驗去支撐。
老是把專業術語或外來用語掛在嘴邊
聊天或發社群貼文時,社二病總時不時丟出一些專業術語,偶爾還會穿插一些外來用語,除了炫耀自己多厲害外,也從別人身上榨取他自己自導自演而來的優越感,你聽不懂那些專業術語,不是他的問題,而是你太孤陋寡聞。
明明沒大幾歲
卻喜歡用前輩姿態告誡別人
在大學的時候,常看到大二的學長姐看著大一的學弟妹,在那邊感嘆自己「老了」的白痴現象。社二病患者繼承了這樣奇特的心態,沒大別人幾歲,經驗能力也不見得更多,卻總愛以「前輩」自居,說一些「你還年輕,就好好享受吧」「社會很殘酷的,不是你想像的那樣」「等你遇到了就知道」等老氣橫秋的話。
別人遇到麻煩時
偷偷在心裡沾沾自喜
和社二病患者聊工作上遇到的困難時,他們表面上彷彿在聽你說話,實際上內心正驕傲地沾沾自喜,想著:「他連這種事都覺得困難,我可是適應了這樣的挑戰呢!」
總之,無論中二病還是社二病,都是幼稚與自我中心的表現,核心都是「我好棒棒」,遇到這樣的人,其實真的也不需太認真,笑笑即可。
Read More
>> 歐美兩性圈熱議的「閉嘴婚戒」現象,原來普遍得你我都可能會碰上
Art Design: Vic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