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擔綱影視作品的女主角,都是不符合世俗常態的大女主。例如《俗女養成記》裡與台灣傳統女性形象格格不入的嘉玲、渾身散發暗黑迷人氣息的「星期三」,又或是《怒嗆人生》(Beef)動不動就大爆走的黃艾莉等等。
在世俗眼光來看,這些女主行為怪異、難以預測,甚至有人就說根本就是「瘋女人」,但其實我覺得,只有不怕被人說「瘋」,才有真正活出自我的可能。
為了「正常」,我錯了太久
生長在一個同質化高的社會,多數人都不想特意突出,而是在相同而重複的價值觀與行為中,尋求穩定與安全感。
曾經我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我不了解這個世界、不太了解其他人,甚至也不太了解自己。
身邊朋友們一個個結婚、生子、買房,聊股票與投資、晚上十一點上床睡覺,開口閉口談的,除了這些以外再無其他。很長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應該也要在 30 歲前趕快找個人穩定下來,在職場上必須做到某個管理職,否則就覺得落後他人。
於是,我和一個明知不合的男人糾纏了太久,在一份我根本不喜歡的工作裡盲目地燃燒身心。直到後來當時的男友和我分手,我以為我會很痛苦,結果卻意外感受到一種解脫感,彷彿我內心一直在等待著這個分手。
我恍然大悟,我害怕失去的並不是他這個人,而是一個符合世俗期待的未來保障。
我努力當一個「好女孩」,卻痛苦地內耗著
我一直很崇尚電影裡,那些敢於表達自己情緒的「瘋女人」。
這裡的的「瘋」指的並不是病理上的,而是當一個人超出世俗期待時,旁人常會笑稱的一種形容。
她們生氣時會馬上罵人,難過時流眼淚也不害臊,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在乎別人的質疑與否定。而我卻是個總是避免衝突、忍住眼淚、不喜歡時也笑著不說破、不敢表達真實情緒的「好女孩」。因為我太害怕突出,不想招來麻煩,但說到底,我只不過是膽小。
而我身邊幾乎半數以上的女生朋友,都和我有著類似的性格:溫和、有禮貌,總是照顧別人的感受,但同時又因為過度擔心別人的看法,而重複著痛苦的自我懷疑與內耗。
拋開「應該」的限制,才有機會活出真我
在那次痛苦萬分的分手之後,我去國外旅行了一小段時間。
本來我只是想換個環境散散心,結果竟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穫。我遇到了各式各樣的迷人女子,她們各有各的性格,常常說出超出想像的話,彷彿各自在自己的繽紛小世界裡跳舞。
想到了經典法語電影《艾蜜莉》(Amélie)的女主角,有點瘋瘋癲癲,卻又真誠可愛,就算在別人眼中可能有點「怪」,但正是這一點「怪」,證明了她才是以真實自我面貌過活的女人。
站在原本生活的外頭回望,我才發現每個社會都是一個封閉的泡泡,也才意識到曾經緊抓不放的事物,其實很無聊。
就像《俗女》裡的嘉玲,即便沒有一個「四十歲女人應該要有」的樣子,但正因為她不願意屈就只為了看起來「正常」,她才有機會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活出最滿足的模樣。
就連《怒嗆人生》裡脾氣火爆的黃艾莉,如果她從未貼近自己內在那團無名怒火,而是選擇對生活裡的問題視而不見的話,或許她就會這麼活在一個美好而虛假的婚姻裡,而與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靈魂伴侶擦身而過。
如果你是所有人的朋友,那代表你就是自己的敵人
後來我學會,寧願當一個迷人的「瘋女人」,也不要當一個悲慘的「正常人」。
自從想通這一點之後,我整個世界都開闊了。後來別人問到我的私人生活,為什麼我 30 幾歲還單身、為什麼我還沒結婚、為什麼沒有這個或那個規劃等等,我再也不會覺得心虛,而是聳聳肩不在意地說,我有自己的計畫。
之所以能這麼自信地說,是因為,我真的非常喜歡這樣的自己,還有我照著自己的價值觀與喜好,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生活。
現在的我,不再勉強自己無謂社交,只讓真心喜歡的人圍繞。被冒犯或不開心時,我練習馬上表達不滿,意外發現別人反而因此更尊重我。放下框架與世俗期待後,眼前突然出現許多新的選擇,有一種避免了心靈上「未老先衰」的自在。做了一些事,朋友說我「太瘋」,但這樣的「瘋」是爽快的,會讓人上癮。
Mike Tyson 曾說:「如果你是所有人的朋友,那代表你就是自己的敵人。」
我曾以為做自己可能會嚇跑別人,但事實是,當你發光,與你相似的人就會緩緩靠近,而那些虛情假意的人,也會自然遠離。這樣的生活,清爽又迷人多了。
Read More
>> 成熟老靈魂與活潑玩心共存:歐美圈,正在流行一種如「咖啡馬丁尼」般精緻的女子
Art Design : Pa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