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應該不是我的日子吧!」
每當遇到一件不好的事情後,腦海裡就會浮出這句話。只要當這個想法一出現,就總是有一種預感,今天除非有奇蹟出現,要不然一整天都會在煩燥中渡過。
不知道很多人是不是都跟我一樣,只要出現一件不順心的事,接下來好像什麼事情都不會順利了。自己的內心其實或多或少知道,很多事情之間都沒有關聯,但我卻總是把情緒都串在一起,導致一整天心情都不好。
Photo via:ntv.co.jp
前一段時間,在得知到了「煩惱分類法」後,我學習到如何將每天遇到的事件和情緒進行分類,終於有效地中斷腦中總是抱持的負面想法。
「為什麼煩心的事情一直來?」、「難道都不能讓我開心久一點嗎?」每一次遇到討人厭的事情時,我的嘴邊就會掛著這兩句。
平常的生活裡常常會出現,在週間時有一個重要的工作要處理,已經忙的焦頭爛額,卻在上班到一半收到家人請求,在週末回家幫忙。這時候,就會感覺的為什麼麻煩的事情這麼多。但如果透過「煩惱分類法」去理解,就會發現這兩件事情,是屬於不同的類別,不應該將情緒作延伸。
Photo via:ntv.co.jp
「煩惱分類法」的原則,就是把發生的事情做分類,去找到現在焦躁真正的來源。對於和來源無關的事情,去練習將情緒切割。
像是剛剛提到情況,公司裡的重要項目,和幫父母的忙,不論是在時間和地點上,都是完全無關的獨立事件,我卻只是因為現在被工作煩到,就自動認為幫父母的忙也是件麻煩事。結果,就造成了我覺得「煩事一直來」的負面心情。
為了中斷這樣錯植的情緒,在練習分類的過程中,我把事情分成工作類、生活類、情感人際關係類、金錢類和自我成長的類別。每一個類別,在我的筆記本上都有屬於自己的頁面。
當我遇到一件煩惱的事情時,除了描述事件外,我也會順便將當下的情緒寫下來。但和寫日記不同,我會多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我現在心情平靜,還是會覺得這件事情麻煩嗎?」
Photo via: Unsplash.com
在這樣紀錄不久後,我就發現,一整天被我寫下煩心的事情,很多都是被誤植了錯誤的情緒。像是如果當天工作壓力不大,我根本不會覺得下班還要洗衣服這件事情很煩。或是,接到朋友訴苦的電話,也不會覺得怎麼又來了,說都說不聽。
有許多小事情,是受到我心情不好,才把這些事想像成「麻煩事」。只要能夠好好的把它們都分類,放進對的位置裡,就不會再把「不好的情緒」放到小事上。
雖然要做到情緒完全切割非常地困難,但分類法確實有效的讓我釐清自己當下的情況。
Photo via: Unsplash.com
以前的我,有時也會突然地遷怒他人,或是一點小事就不耐煩。大多的時候,自己也知道對方其實沒有惡意。只是因為他不清楚我剛經歷了哪些事情,就無辜地掃到颱風尾。
不過,在練習了「煩惱分類法」後,我比過去更快能夠察覺自己的情緒問題,也能夠更快的消化當下煩躁的情緒。除了能夠有意識地打斷自己一直延續的負面想法外,也減少了因為煩躁而遷怒別人的問題。
Art design: Be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