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用外向和內向分辨個性,第一次見面話少又怕生的就是內向、活潑又侃侃而談的就是外向,但事實上,有一種「假性內向」人,披著內向的外衣,內心其實開朗得很,這種人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也比我們想得更脆弱。而你又是「假性內向」人嗎?
怎麼樣的人算「假性內向」?
- 心裡很想跟別人打成一片,但比較慢熟,覺得自己不擅長社交。
- 不太敢在公眾場合說話,大家的注目會讓你很緊張,但在熟悉的地方或人面前就可以滔滔不絕。
- 你很願意分享自己的事,但比起講電話或視訊,傳訊息更自在。
- 朋友說你「外冷內熱」,剛認識的時候很怕生,熟了之後要多瘋有多瘋。
- 比起獨處,你更喜歡和別人在一起。
形成「假性內向」的原因
- 高敏感:放不開不是害羞,而是太敏感。假性內向人通常有高敏感特性,很能敏銳察覺別人的情緒,為了維持和諧的氣氛,不願意說錯話、做錯事冒犯別人,在不熟的人面前才會特別小心翼翼。
- 焦慮型依附:當開始在乎一個人時,容易陷入努力付出卻容易患得患失的狀態,為了避免受傷,你們更傾向先保護自己,對別人有所保留,觀察過後再決定要不要敞開心胸。
- 曾經受過傷:曾經被好友背叛、被冷落、被排擠,都可能成為你不敢敞開心胸的阻礙,害怕受傷,所以封閉自己。
不想繼續「假性內向」,可以試著這樣做
#1
接納真實的自己
你不是討厭社交,而是不敢社交
首先,必須接納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你不是討厭社交,而是不敢社交。不喜歡獨自一人、喜歡有人陪、渴望被理解和支持都是正常的需求,很多人都是如此,並不丟臉。丟掉預設立場,想分享就分享、想聊天就聊天,不要怕,大部分的人都比你想得更友善。
#2
利用吸引力法則
自己踏不出去,就想辦法讓人主動靠近
距離真正克服需要一點時間,如果走出去真的太困難,那在此之前,就先想辦法把人吸過來。打字比較有安全感,那就多在社群發些東西,分享參加的活動、吃的餐廳,吸引和你有相同興趣的人主動來搭話。
#3
從舒適圈開始
把握「朋友的朋友」,從身邊的人往外延伸
覺得到新環境認識陌生人難度真的太高,那就從身邊的朋友開始。身旁一定有廣結善緣的人脈王,不敢自己開局,就多參加他們的局,當周圍有很多熟悉的人,要自然認識其他人就容易很多。
Read More
>>>向月老誠心求來「情緒穩定」的另一半,我卻被他的毫無波瀾逼瘋了
>>>「情緒穩定」真的可以被刻意練習:照著 4 個步驟,我戒掉討人厭的情緒勒索
Art design: Be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