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現任 Google 工程師貼出自己的 email 截圖,表示自己過去 2 年以來總共應徵 Google 39 次,最後終於如願以償錄取進公司。
雖然他自嘲「執迷不悟和堅持不懈的界線很難說,我其實也不知道自己是哪一個。」網友也紛紛質疑 Google 的招募過程是否有問題。但無論如何,可見像 Google、Meta、Apple、Amazon 等科技巨頭的魅力實在難以讓人抵擋。
前 Google HR 表示,每週他會看過 300 至 600 份應徵資料,而關於用 ATS bot(Applicant Tracking Systems,申請人追蹤機器人) 篩選面試者的傳聞實屬不實,多位科技巨頭 HR 都表示,每一份履歷都是人類的 HR 團隊看過之後,簡單分為拒絕和發出面試邀請的。
對於那些對科技巨頭有興趣,或是正在尋覓適合工作的人,他們給出了以下 5 點建議:
1. 不妨直接寫信給公司 CEO
許多應徵過程,會在意想不到的「戰場」中。
寄一封個人化的 email 給 HR 經理,或甚至給 CEO ,其實很容易讓自己被看見。
這則建議聽起來嚇人,尤其是當應徵的是像科技巨頭那樣大的規模,但即便直接寫給 Amazon 的 CEO ,就算不是他本人讀信,但他的團隊一定會看到,並且把這封信轉寄給 HR 或是其他副總。
美國最大的外送公司 DoorDash 的 HR 經理說,CEO 徐迅每次只要收到應徵者的信,便會轉寄給人資部門主管,所以幾乎有9 成機率是在真正獲得面試機會之前,就先被公司高層注意到了。
一般人面對 email 態度可能兩極,但其實 CEO 們對於信件都是十分認真看待的。Apple 執行長 Tim Cook 固定會在每天早晨 5 點閱讀所有顧客的來信,Amazon 創辦人 Jeff Bezos 面對曾說過「我不愛看手機。我在讀 email 的時候,都很專心在讀 email。」
任何 CEO 的 email 基本上都是自己的名字後面跟著公司網域名稱,就像 Tim Cook 的是 [email protected],而 Jeff Bezos 的是 [email protected]。
2. 逐一比對自己的履歷和工作描述
職缺描述中一定有「基本要求」和「加分條件」,而應徵者要做的事就是檢視自己的履歷能否清楚呈現自己是這個職位的「完美候選人」。
比如,你有 3 年以上在半導體產業的 PM 經驗,擁有很專業的技能,那麼量化你的經驗和成就,就是 HR 想看到的。
3. 準備好幾個故事,展現自己為何適合這份工作
若是有幸通過了履歷審查,接下來的電話面試便是公司想知道「你為何適合這份工作」。
HR 建議面試者準備好幾則關於過去經驗的個人故事,展現出自己如何運用能力達到目標、發揮影響力等等,然後不斷模擬電話面試,展現出真誠且自然、最自信但不傲慢的自己。
另外,不要想用一個故事打天下。因為在面試過程中,每輪的面試官都會做些筆記,所以若是大家記下了關於你的許多不同故事,便可展現出你是個全方位都適合的潛在人選。
此外,個人特質的展現也是至關重要的。應對過程中互相尊重、有禮貌且即時回覆是基本,抱著「我可以怎麼做,讓大家做事起來都更輕鬆」的心態,便是 team player 的良好展現。
4. 如遇到特殊原因,誠實為上策
有些面試者收到得來不易的面試機會,但在面試時間的當下,卻不在最佳狀態,又害怕錯過機會,所以硬著頭皮上,最後落榜。此時,HR 建議「誠實為上策」。
他曾遇過面試者鼓起勇氣說出自己因為一些狀況,其實還沒準備好面試,希望可以延後時間,這樣的態度反而更展現了他們對於面試的重視。
因為沒準備好的自己,很容易在接下來的好幾輪面試過程中提早消耗殆盡,讓自己的能力表現被低估。
5. 人脈的重要性,遠勝過推薦信本身
其實推薦信要起到作用,並不在於推薦信寫得多好,而是在於推薦人在這件事上的直接話語權。
有 Google HR 分享自己親身經歷,大學時她曾應徵 Google 卻石沉大海,而之後進入 Google 工作,其實不是自己應徵得到,而是因緣際會下認識了 Google 內部 HR 團隊的人,3 年之後,Google 自己找上門。
「人脈很重要。在應徵過程中,那些真的認識你的人就會為你發聲,而公司很重視這些意見。」
也有 Amazon HR 這樣說過:「最佳建立人脈關係的時機,就是你有工作的時候。」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永遠保持在認識人的交流狀態,你永遠都不會知道這些關係什麼時候派得上用場。
6. 若是不幸被拒,多久可以再重新應徵職缺?
HR 建議等待 6 個月至 1 年後再重新申請,因為被拒絕可能代表有些條件尚未達到最理想的狀態,若是持續努力精進,並在之後重新提出申請,便可增加錄取機會。
此外,被拒絕有許多不同原因,很可能你的確是很理想的候選人,只是公司最後選擇了某位在特定領域擁有特定經驗和能力的候選人,而你剛好沒有罷了。
那些被拒多次的過來人怎麼說?
總結了許多最後成功獲得入場券的網友說法,都有著以下 3 個共同點:
1.「如果你不再嘗試,那麼失敗就是必然的。」
2.「即便這次被拒,之後也要持續不懈地精進自己。機會就在下個轉角。」
3.「塵埃落定之前,一切都是未定。」
幾乎所有應徵進入科技巨頭的員工,都有過被拒絕的經驗,但如何調適好心態和腳步,才是關鍵。
一位現任 Google 工程師說自己被拒過 10 次以上,被 Meta 拒絕 5 次以上,也和 Netflix 擦肩而過,但「持續不懈是最重要的事」。
過程中的拒絕、懷疑、沮喪、重新定位等等令人難受失望,但就是繼續努力、建立人脈、讓自己被看見。這些都會在成功的刹那,證明累積辛勞的值得。
designed by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