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大到身邊的長輩都會說,要對自己有信心,遇到挫折或困難時,千萬不能示弱和放棄,一定要努力競爭到底,只要有心,一定能夠克服各種困境。
學生時期,環境很單純,雖然辛苦,但也碰碰撞撞地到了出社會。可在進入職場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抱持著這樣的心態,不僅吃了很多的虧,還成為一個被人嫌的同事。
經歷一次次的挫敗後,我在好朋友的提點下,放下了一直以來「不能放棄」的自尊心,也捨棄了「努力克服困難」的想法。這樣的我,焦慮的次數減少很多,而且反而成功找到屬於自己的特長。
剛進入職場時,因為工作的內容,大部分都和學校學習的專業有關,所以雖然辛苦,但是透過公司的訓練、詢問前輩和自主練習,多少都能夠跟得上大家的進度。
進入社會之後,我也開始很愛閱讀網路媒體上,各種勵志人心的雞湯文,也相信自己在職場上,能夠持續地突破困境。
但就在一次成為小組長的經驗中,我了解到過度的相信自己能夠做到,不願意面對失敗的自尊,反而成為自己最大的阻礙。
小組長是一個複合式的工作,不只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外,還要整合大家的意見與想法,最重要的是要讓團隊和諧。在接下這份職位時,我相信自己能夠經由邊學邊做的方式,一步步地克服當次的計畫。
但隨著時間越來越長,我發現自己的工作習慣與個性,都不太適合作為一名管理和整合的負責人。
在遇到時,我選擇用硬撐來面對這些狀況,認為自己只要習慣了,遇到的困難都會被解決。
當時,也去找了各種溝通心法、組織管理的文章學習。不過,不斷的碰壁和累積的壓力卻完全沒有減少。最終,我雖然完成了該項目,卻沒有任何的成就感,反而是恐懼這樣的工作安排。
在那一次充滿挫敗的經驗後,我把內心的心路歷程和一位睿智的朋友分享。
朋友聽完後,直白地告訴我「你的特色被你的自尊心給掩埋了」。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做事方式,適合的角色。過度追求克服一切,其實是一種對於自尊心的上癮。有時候過度的努力,反而會讓人錯過面對自己不合適的問題。
聽完朋友的提醒後,我才發現其實自己的能力,更適合作為團體的一員努力完成專業的部分。而在向上和向下管理上,除了經驗不足外,個性也不是真的能夠勝任。但當時,我卻因為好勝與自尊心,在逞強的情況下接下了不適合自己的位置,後續出現問題時,我依舊盲目地相信自己。
經過了這一次的深刻思考後,我對自己工作的優缺點有全新的認識。我開始將職場上學習的重心,放在提升專業能力上,而在自己不擅長的管理和連結上,我選擇尊重主要的負責人,相信合作同事的專業。慢慢地,我成功建立起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
現在工作上的焦慮下降了不少,也不會再過度盲目的相信自己。
Photo Via: Unsplash
Art Design : Pa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