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知名 5 百萬 YouTuber 「老高與小茉」被另一 YouTuber 「藍泉媽媽」踢爆影片都是「抄來」的,被抄的對象是日本 YouTube 頻道「ゆっくり解説 9割が知らない雑学」(慢評 90 % 你不知道的冷知識),引起了許多關注。
我們可以好好想想,在這個數位創作的時代,「原創」、「致敬」和「抄襲」的界線,究竟怎麼畫?
老高的一些影片,被藍泉媽媽指控「100% 都是抄襲」。
雖然在比對之下,可以感受到兩者內容的相似度。但有網友調查發現,原影片內容在網上已有許多資料,它是否本身就是原創也無法確定。此外,老高的文案字數是原影片的 3 倍之多,要說是「抄襲」,有點難以判斷。
諷刺的是,「藍泉媽媽」的頻道名稱近似音樂團體「南拳媽媽」,影片的呈現方式也如同「老高與小茉」兩人左右坐著,男人說書給女人,女人抱著抱枕聽。
當「抄襲」的帽子無限上綱,大家都難以說任何話、做任何事了。
unsplash
也許是因為黑特力度過大而物極必反,輿論紛紛轉用欣賞的方式關注老高。
「老高真是不錯的翻譯人呢,謝謝你讓我知道了老高。」
「一般點閱率都沒破 5 千,但是跟老高相關的都破萬。不如來做一期感謝老高的影片。」
其實不算「抄襲」,而是「洗稿」?
YouTube 的社群守則表示「只要新創作內容在內容或表現形式上,能創造出新的含義,便視為不同」。常見的「反應影片」便屬於新的含義,因為觀看反應的「二次創作」,賦予了不同意義。
因此,老高的影片用雙人對話,一說一聽的設定,與原有日本頻道的機器人配音與動畫,效果語氣皆有不同,更像「老公說故事給老婆」設定,而觀眾喜歡看的是兩人的互動。
以此標準而言,的確賦予了新的意義。只是他的回應輿論的態度的確有改善空間。
「抄襲」是嚴重的指控,畢竟是直接複製,將他人的作品充當為自己的。
但是「洗稿」行為更常見,也就是將別人的文案,刪減後重新表達,但在結構段落排序上,並無不同,就像換句話說一般。
而「老高與小茉」為人詬病的是「洗稿」和「沒有標註參考資料」,給人「抄捷徑」的觀感。
unsplash
依照法律的標準,「著作權」並不保護思想和創意,而是保護具體表達出來的實質作品,比如文章、歌詞、戲劇、音樂、繪畫等等。若是創意有所重疊,要指控別人抄襲,就必須證明別人「接觸」過自己的著作,並且須與自己的著作「十分相似」。最後,要經法院從質量佔比、商業目的等等判斷,才能斷定是否為侵權行為。
當時,日本推理小說家島田莊司曾怒告漫畫《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中的殺人詭計,是原封不動地抄襲了自己的小說《占星術殺人事件》。法界人士認為勝訴機率不高,只因為著作權保障的是「作品」,而詭計其實是「概念」,並不在保護範圍內。只是,法律上無罪,道德上卻引爭議。
所謂「抄襲」的例子,像是:
前不久,美國千萬 YouTuber Brent Rivera 也被指控抄襲了其他 YouTuber ,並且連文本、台詞、標題、縮圖、拍攝地點和故事元素都高度雷同。但影片的呈現方式,讓多數人認為的確屬於「抄襲」。
https://twitter.com/dabidoYT/status/1648941973032808449?s=20
Ed Sheeran 的艾美獎得獎作品《Thinking Out Loud》,也被控訴抄襲 Marvin Gaye 的 《Let's Get It On》,兩者聽起來的確有相同的和弦與節奏,但最終法院仍然判定 Ed 勝訴。
李榮浩的歌《兩個人》和 John Mayer 的《St. Patricks’s Day》,擁有相同的和弦與節奏,也同樣引發爭議。
其實,創作的主題是否相同並非重點,關鍵是如何挑選主題、說故事的能力,以及觀眾的影響力。
嚴格來說,我們都不是原創,而是模仿犯
其實嚴格來說,只有古人才是無中生有的「發明」,而今人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模仿」。
曾有一句話是:「如果你複製一位作者,那就是抄襲;如果你複製很多作者,那就是研究。」
其實,創作者不應該害怕複製與模仿,但是不要只複製風格,而是要了解背後的想法,消化後內化成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們都是從模仿中學習的,最後在偶像已無法繼續被複製的時候,屬於我們自己的「創造力」就會出現了。
Austin Kleon 在著名書籍《Steal Like An Artist》(《點子都是偷來的》)裡提醒我們「模仿」、「進步」與「創意」之間的關聯。所有創作人都知道,一切的創造都在前人的肩膀上,沒有什麼東西是完全原創的。每個新想法都只是一個或多個舊想法的混搭,如同混音一般,用重疊的元素,交疊出不同。
「做好工作」並「和人分享」便是書中簡單的指引。前者不言而喻,後者則是代表創意是在彼此模仿學習下產生的互動產物,也只有互相分享,才能交流而進步。
不過,如今的大環境便是流量取向,因此在創作題材的選擇上,流量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也因此,創作者便盡力模仿已經獲得巨大流量的成功作品,為了不漏掉流量密碼,而可能「抄得」太過頭。追求流量不必然是壞事,畢竟要有人觀看,資訊才能傳播出去。
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在模仿學習之外,更要對自我要求,表達該歸功於他人的創意,也秉持一顆開放的心面對錯誤,虛心檢討。
Read More
>>>「這些年來都在欺騙粉絲!」:IU 被網民指控 15 首歌曲「涉嫌抄襲」,事件還鬧上青瓦台
>>> Katy Perry 的新歌被說抄襲?但這次,她得到原作者的讚揚
Cover Art Design : Ch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