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以低薪出名,許多人會選擇到澳洲工作,甚至乾脆到澳洲打工,也不想在台灣過社畜生活,太多人一去就不復返,就像遇到真命天子一樣,死活都在留在他身邊。
抵達墨爾本以前,精算過關於澳洲打工的薪水與花費,不論怎麼算,都難以確定這是一件有投資報酬率的事。開始生活以後,才發現這裡的迷人之處,絕不是只有「錢」而已。
抵達墨爾本前,精算了澳洲打工的薪水與花費
留在台灣似乎更幸福
澳洲法定最低時薪為 21.38 澳幣(約台幣 446 元 / 港幣 113 元),最低週薪為 812.60 澳幣,換算為月薪有 3249.4 澳幣,約有將近台幣 68,000 元(港幣 17,260 元)。
雖然看到這裡口水都要流下來,但近期澳洲房租飆漲,墨爾本家庭分租房,中價位的一週也要 400 塊澳幣(約台幣 8,327元),一個月要 16,000 塊澳幣(約台幣 33,308 元),光房租薪水就去一大半,更別說比台灣高約三倍的物價。
除非有正職工作,否則打工仔在澳洲也是辛苦過活,如果有能力找到 5.6 萬台幣的工作,留在台灣還比較輕鬆。畢竟台灣物價低,還有一杯 50 元的珍奶小確幸,離鄉背井到交通不便的鄉下切牛肉、摘果子,未免太苦了。(這裡先不討論買房,畢竟兩邊的房都買不起。)
沒有美醜、不攀比,社會氛圍很輕盈
在澳洲,你能以真實的自己活得很快樂
來這裡生活後,才發現澳洲的魅力不只是錢。
街頭上有各色人種,各種時尚,衣服尺寸從 XXS 到 XXXL 都有,素顏的人很多,名牌也不多見,很難在人群中找到統一的審美標準,沒有美醜之分;沒有人會歧視你的工作,因為大家都認可你的重要性,不會被感覺到「被比較」,能以最真實的自己受到大家尊重。
走在路上,總有迎面而來的人和你說嗨,每個店員都滿臉笑容,好幾個墨爾本沉悶的陰雨天都被不認識的陌生人治癒,整體社會氛圍很輕盈。
才發現,自己原來是井底之蛙,把生活的好壞狹隘的定義在「金錢的多寡上」。對大多數渴望定居澳洲的人而言,除了錢,最重要的是能在這裡活得快樂。
看臉社會、名牌崇拜,「厭世」是永遠的年度關鍵字
在台北,似乎活得只剩下錢
過去我是一個容貌焦慮嚴重的人,從沒真正喜歡過自己,每天照鏡子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挑出哪裡還需要整形,鼻子要再高、年過 30 要打音波 …。
而台北的生活也令人窒息,擁擠、攀比,過著只能在底層領著兩萬八,抬頭仰望信義區的豪宅,與羨慕 IG 上各種名牌炫富的生活。
厭世,大概永遠都是多數人的年度關鍵字。
想起在首爾生活的日子
在亞洲,平凡的我們都辛苦了
而過往在首爾生活的經驗,更是凸顯澳洲的迷人之處。
走在街頭,你能一眼看出首爾的流行趨勢,同樣的大衣人手一件,女孩的妝容也複製貼上;更別提他們重學歷又比家世,你會很快地改變自己,因為必須融入當地才能順利交到朋友,好處是,韓文學得很快。
也難怪許多人對澳洲打工趨之若鶩,活在亞洲、平凡如我們的人都辛苦了。
到澳洲打工要的不是錢
是要找「快樂」
少去莫名其妙的社會枷鎖、顏值至上、低薪綑綁,只要你願意,似乎都能在澳洲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模式,並且過得很快樂。
更別說若能在澳洲以專業找到正式工作,這裡正職薪水不會虧待你,薪資好、福利好,加班就付加班費,尊重專業的就業環境很舒服,真的離不開。
我仍然喜歡台北豐富的生活、台灣獨有的家鄉味,但終於了解那些甘願遠走他鄉的人的心聲。澳洲也是一個很適合 Gap Year 的國家,截然不同的社會氛圍,很適合你來走訪一遭。
Read More
>>>在地人掏心推薦,到墨爾本只吃西方料理很不酷,懂吃「中東和印度菜」才內行
>>>台北租屋記:來自澳洲的他,寧願每個月花 7 萬在台北租房,也不想住在墨爾本
>>>Tiny House:澳洲夫妻的愜意生活,從這只貨櫃屋開始
Art Design: Vic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