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事丟給我一個連結,是日本社會現在正風行「友情結婚」。
根據日本網站報導,「友情婚姻」是一種雙贏關係,不限性別,定義是「沒有性行為」,兩個人擁有共同興趣和價值觀,雙方能夠展開長期穩定的同居生活,並且能在彼此知情和達成協議的狀況下,創造想要的婚姻型態。
沒有性吸引力的好友,彼此卻明白「愛」
關於友情結婚,我想到我和直男好友 D 。
在一起聚會,我和 D 的話題就可以從外太空聊到內子宮,連在餐廳聊天,看到別桌客人點漢堡,我們都會假想那塊漢堡有沒有情緒,縱然是毫無意義的幻想,仍能讓兩人嘻嘻哈哈長達 20 分鐘。
只不過,我們沒有性吸引力,純粹智性交流(大量參雜屁話),沒有性行為,且我們清楚雙方如果結婚絕對是一場災難。然而,我們確實談論過現在的友誼型態,其實就是「愛」的實踐,遠遠超過許多情侶或夫妻。
日本流行「友情婚」的本質
愛,就是互相尊重對方的性格和生活
資本主義的演變下,為方便統治者管理,避免造成社會混亂,人類發明「婚姻」這個產物,夫妻雙方互助合作創造產能。
本意是好,然隨著法律一條條建構下來,人類下意識對婚姻產生某種刻板價值,例如「男人就是要負擔主要經濟」或「女人就是要負責小孩的主要教養」,久而久之形成壓力,好像沒有照著這種框架去走,自己就是渣男渣女一樣,甚至無限上綱到:她/他沒有這樣做,是不是就是不愛我?
婚姻中的承諾,奠基一種自發性的我願意,且必須考量到一個人的性格本質,例如這個男人明明適合主內,偏偏要他主外,實在是為難,倘若要因此批判他不懂愛人,無疑是一種傳統婚戀價值的綁架。
日本會流行「友情婚」的存在,我認為是喚醒部分人被框住的思維,即是愛的本質,從頭到尾就是尊重和接受,尊重對方付出愛的方式,接受並嘗試和對方的缺點共處,不要抱持不明所以的期待,全然信任一件事:今天他跟你無論再不同,你們就是互相信任,也互不批判。
這段關係,不知不覺就會走得很長,而你們也會慢慢發現,你們離不開彼此。
Read More
>>>Anya Taylor-Joy 驚悚新作《The Menu》話題不斷,今天以「露臀」珍珠裙吸引眾人目光
>>>#RethinkingFashion:KOL 效應逐漸式微?研究發現 Z 世代已經不太吃這一套
Art Design: Vic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