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需要多大的空間才會感到快樂?根據環保網站 Treehugger 創辦人 Graham Hill 表示,是 420 平方英尺(約 12 坪),而台北市人每人平均居住淨面積只有 224 平方英尺(約 6.3 坪),香港人每人平均居住面積更是僅只有 150 平方英尺(約 4.2 坪),如果不能有更多財富擁有更大的居住空間,我們就想辦法減少自己的擁有物吧!
LifeEdited 的團隊要教我們 7 個方法,讓居家空間更寬敞,除此之外,其實也可以省下不少錢,或許有一天,我們都可以換到大一點房子:
1.
Edit ruthlessly
狠下心丟掉吧
首先你必須狠下心,很多東西你明知道用不到,卻就是捨不得丟到,好好的大刀闊斧處理掉它們吧,那些一年、或是兩年都沒用過的東西,其實很大的機會,你接下來也用不到,賣掉、回收,或是送人,讓你的居住空間更清爽。
2.
Digitize
順應電子化
雖然黑膠、書本有它實體觸感的迷人之處,但在蝸居的時代,它們真的是非常耗空間的東西,盡可能的電子化吧!電子書、數位音樂,讓你得到更大的居住空間,卻也不用放棄心靈糧食。
[include id="56"]
3.
Borrow, rent, or share
租用替代購買
許多不是永久需求的東西,不妨考慮用租的,或是借的,像是小孩子的玩具,現在就有不少租用組織,或是也可以和有小孩的朋友們互相分享,不但可以省錢,小孩更可以玩更多不同種類的玩具,很適合小孩子的 3 分鐘熱度。
4.
Try wearing a uniform
愛用基本款
當然如果要你每天都穿一樣的衣服,實在也是太為難人了,不過不妨買一些基本色系、好搭配的基本款服裝,讓一件衣服的實用性增加,就不需要大量的服裝來搭配、造型。
[include id="56"]
5.
Do you really need it ?
需要?想要?
買任何東西之前都問問自己:我真的需要嗎?很多時候購物只是一種滿足,而滿足的很有可能只是當下的欲望,所以買東西最好都不要當下立刻決定(當然日用品不在此限),等個 1、2 天,甚至 1、2 週,常常衝動購物的欲望就會消退,而且也可能會發現自己根本沒有那麼喜歡那樣物品。
6.
Money spent on experiences
買經驗更有價值
一些研究發現,人們購買經驗會比購買物品更感到幸福,比如像旅遊、音樂會,可以提供回憶一輩子的事件,像是衣服、電子產品這些實質物品,往往之後的結局是躺在衣櫃裡,或者無止盡的升級,只提供了短暫的刺激。
7.
Get good stuff
要買就買好東西
如果要買東西,就花錢買有質感的物品,有時候為了貪便宜買了質感不好的物品,反而後續需要花更多錢維修或保養,甚至必須重新再買一個,正所謂,不要錢的最貴呀!
Source:Amuse、ronenbekerman、JCA、MY DUBIO、TFW、indoindians、inhabitots、DEVIANT ART、IBT、pinterest
[include id="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