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旅遊業重回常態之後,身邊的朋友已飛了好幾回,為的是能在令人頭皮崩緊的生活壓力之中,獲得短暫的逃離。「我就是想離開香港一下下啊。」沒有移民的打算,只想從排山倒海的工作日程,和人群密集的城市,釋放出幾天悠閒的朋友如是說。
同樣是活在這個高密度的城市,有些人卻向內尋求緩解方法。不為片刻的出走,但渴望在日復日的家居生活中,塑造出一個與城市其餘部分頻率不同的日常。這次文章的主角,就在城裡一角,覓到了「不怎麼像香港」的租屋處,過上可以每天自我療癒的生活。
在金融公司擔任 Office Manager 的 Peanut,目前在港島區以每月約港幣14,000元租住一個洋樓單位。格局通透多窗,沒有大型家具和櫃體,連燈光也符合她的理想要求。
租這間房子的決定,要追溯回大半年前,她剛開始要找新家的時候。恰巧讀過另一位本地家居博主的文章,發現原來香港也有不少房屋類型是「不像香港的」,受到啟發之下,一個月內連看了十多個租盤,誓要找到最符合心中所想的那一間。
「雖然在香港住了很多年,但還是沒法愛上這裡大部分房子的裝修風格。主要因為第一很多內部裝修的顏色和風格不協調,呈現出一種東拼西湊的凌亂感;第二由於房子普遍較小,很多單位的設計為了實用性,犧牲了房屋的通透感和空間感。我喜歡看國外的家居分享,發現他們房子就算小,也可以做得很好看。所以尋找住處時想擺脫這些傳統香港設計風格,住得好像不在香港(假裝在歐洲)。」
生活壓力可以憑藉外出旅遊得到暫時的解放,但我們畢竟仍要長期呆在一個地方,能夠平靜從容地面對每天睜眼後的一切,才是長久之策。
釋放家居空間,把通透感還給自己,或許是第一步,也是 Peanut 理想中家該有的模樣。香港大部分户型窗戶都較窄小,或是只有一面連接露台的落地窗,室內光線或會不足。她當時看過的不像香港的房,一般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窗戶要多且夠大,光線也會相對充足,為房子提供了通透感;房子裡沒有各類儲物櫃,還有我儘量都會選擇沒有家具的空房子,內部顏色為大片白色,這樣在視覺上和實際上都能保有一定的“大”空間感。」
「窗戶要多且夠大,光線也會相對充足,為房子提供了通透感;房子裡沒有各類儲物櫃,還有我儘量都會選擇沒有家具的空房子,內部顏色為大片白色,這樣在視覺上和實際上都能保有一定的“大”空間感。」
不過要在鋼筋森林找到最符合品味的租屋,也是談何容易?若沒有 Peanut 的耐心和精力,大概在看頭幾間房時便想大喊放棄。想盡可能租到夢中情屋,她建議首要找對區域縮小範圍,以及在心底列出房子哪些不足是可以忍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便可以更有效和精準地找到那間房。
「找房子都是通過中介,過程中最大的困擾應該就是很多房子圖片上看還好,以為可以定下來了,但現實一看比想像中髒和舊或者光線不夠等等,又得繼續奔波看不同房子。對於上班的人來說,很多時候只能約下班天黑的時候,但這樣無法確定這個房子平時光線是否充足,所以對於心儀的房子我通常也會約白天看一次再決定。」
説到可以忍受,或只能忍受的房子不足,Peanut 笑言是噪音。「大家都抱怨香港住房小,這個我不介意,反倒是噪音令我頭疼。搬了不同的家,無論房租貴平,總能有各類噪音圍繞著你,躲得了路邊吵雜聲你未必有個好鄰居,有好鄰居你也無法預測哪一天施工開始了。」
這個缺點很香港,她倒也不是太介意。因為租屋在其他方面也貼合了她開出的條件,臥室除了正常的窗戶,側牆也開了一個長方形小窗,客廳也有個小小透明的門,讓整個家通透了起來。
「還有個最大驚喜是廚房的暖光小燈條,冬天或者陰天躲在家裡煮湯和煮紅酒開這個燈能給我一種特別溫馨的感覺。這些小細節們,其實治癒了平凡的每一天,每次出門前看一眼這個家,內心好像平和了一點但又有力量。」
寫過那麼多房子,看過那麼多小屋,哪有百分百完美的地方?但只要最重要的元素都實現眼前,有感覺「不像在母城市」的部分,日常的「逃離」路線便達成了。
Art Design : Ch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