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過很多存錢方法,但兜兜轉轉存了好幾年,存款數字增長的幅度不多,我後來發現存錢會失敗,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沒有抓到人性的精髓。
在省錢與花錢之間喘不過氣
存錢不該是一種「緊箍咒」
從開始有存錢意識後,「自律」、「想要不是需要」這類存錢金句就像緊箍咒,讓人時時刻刻卡在花錢與省錢之間喘不過氣。因為總是在壓抑慾望。存了一段時間錢後,「犒賞自己」的惡魔就會開始蠢蠢欲動,只要一個理智沒抓準就會花錢,出現「消費反撲」。
花完錢又後悔,再次訂下更嚴苛的存錢規範,無限循環,罪惡感輪迴。
與其逼自己省錢
不如把存錢、少消費成為「本身就很快樂」的事
人,是越約束越反彈的生物,一件事要能長久做下去,找到成就感和快樂感很重要,存錢當然也是。
與其「逼」自己省吃儉用、用晚年淒涼來恐嚇自己,不如讓存錢、少消費這種生活方式,成為「本身就很快樂」的事,省錢不該這麼痛苦,而是物價飛漲社會裡的小確幸。
當臨時起意去超市購物,被店員問你需不需要加購塑膠袋時,正好帶了摺疊環保袋出門;你正好趕上一班公車,省下計程車一趟要 300 元的錢;經常買的生活用品正好在特價,不起眼的小事也能很幸福,就是存錢的力量。
不追求過高的生活等級
別被「永遠賺不夠」痛苦壓倒
除了基本溫飽,整個社會談到錢,都是為了追求一個比一個還要高的生活等級,從地攤貨到精品包、從國產車到進口車,平凡如我們,賺再多錢都不夠。這種比較出來的失望感,容易讓人對存錢感到無力,辛苦沒有盡頭。
試著過比「世俗定義的、應該的、更好的」生活略低一點,夠用就好、有變好就好;多的都是幸運,都是代表你的能力好。用這樣的心態看待錢,你會發現極簡生活真的可以很快樂。
分享我的 10 個「快樂存錢法」
除了記帳也要記錄「餘額」,為每個月存款畫曲線圖,上漲的曲線會讓你很心動感受一次清空冰箱、把化妝品用到鐵皮的成就感
只和過去的自己比較,如果有「以前買不起但現在能下手」的東西就該鼓掌
快樂不是只能花錢實現,試著開發不花錢的興趣,親近自然、騎單車也可能比出國、購物還有趣
練練挖寶技能,不論是上網淘好貨或是逛二手市集,享受用少少錢買到高價值物品的成就感
不重但隨時可能用到的東西都隨身攜帶,環保袋、小水瓶、衛生紙,突然要用會很慶幸
Read More
>>>我把自己幻想成張員瑛,靠網友推薦的「公主存錢法」悄悄變富有
Art design: Be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