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在香港南丫島買房後過上神仙生活的一家四口嗎?這個家庭的女主人 Rebecca 上一次和我們分享了在離島買房的心得,在這裡可以回看。今年他們已舉家搬到英國,於是我再度找來她談談在那邊的新生活。
雖然香港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在文化和環境等方面有著不少與當地城市規劃相似的部分,但兩地始終位在地球不同的緯度上,還是會有大相逕庭的地方。尤其 Rebecca 他們搬往的是英國的郊區,需要適應的還真不少。
Rebecca 的丈夫來自英國,在香港已生活了十四、五年。以前回英探親很容易,但隨著疫情到來,撼動了所有人的生活和計劃,三年來他們一家才見過遠在他鄉的家人一回。孩子也特別想念爺爺奶奶,於是趁大流行消退,世界逐漸重回正軌之時,他們決定到英國居住一段長時間。父母在新森林區度過晚年退休生活,他們也順理成章搬到那兒。
「這裡有我先生度過童年和青少年階段的家,他很喜歡這裡。我也覺得這裡和南丫島一樣被大自然環繞,和小動物可以零距離接觸,非常合適孩子成長。當然我們的孩子也希望經常見到爺爺奶奶,也非常喜歡新森林。」
他們目前居住的是一間獨立帶花園的房子,位於新森林公園內,有三室兩廁,室內面積約七百多平方呎,離長輩家只是五分鐘左右的步行距離。他們當初買下這套房子是作短租投資用,也就成了移居後的落腳地。
二人移居後在那邊做著遙距的媒體工作,新森林的獨立屋是他們頭一次在英國買的房,高昂的律師費和複雜的成交手續差點把二人勸退。除了印花稅和市政稅等各項稅收,在當地買房需要支付比在香港更高的律師費用,是因為當地的律師更著重資料的審查,查閱時間更漫長。
「英國買房是不用付訂金的,這和香港很不同。這邊是由律師查好了一切資料沒有問題,同意交換合約的時候才需要支付訂金,而這往往是幾個月以後了。比如我們這個房子就歷經了快半年在成交前一個月才交換了臨時合約支付訂金的。在這之前,買家和賣家隨時有權退出,如果真是退出的話,雙方需要依然支付各自的律師費。」
買房過程繁複,那為什麼不選擇租屋呢?是因為在英國找租屋,未必來得比買房輕鬆。「據我觀察英國租房市場供不應求,在好的區域更是一房難求。比如我們本來打算在村裡租一間大些的房子,然後自己的小房子繼續出租,但是一直等不到合適的房源,就決定先搬來自己的小房子住了。」
Rebecca 以前曾來英公幹,結婚後也跟隨丈夫來過探親多次,但每每只待個幾天或幾週,未有機會真正體驗在地的生活。這次真的來長居了,當地稍早也正式入冬,此刻對她來說最難以適應的,必然是英國的天氣了。從前在香港到午夜前,街道也還是鬧哄哄的;在英國的鄉下天色暗得早,店舖也早早關門,要是下午四、五點過後仍在外頭,附近唯一的光源恐怕只有手裡發亮的手機了。
「今年十月三十日,英國就進入冬令時間了,這表示日照時間大幅縮短,天黑越來越早。在新森林這邊,到十一月中,基本下午四點就開始天黑,五點已經黑漆漆一片了。而香港即便是最寒冷的冬天,即便是在南丫島,到夜裡十點街上也是燈火通明。」
搬到新森林後,夫婦倆也要適應沒有菲傭姐姐幫忙打理家裡和孩子起居的日子。加上冬令天黑得早,好像一切家務都要趕在天黑之前做完似的。好在英國家裡有香港安裝不了的洗碗機和乾衣機,偶爾也會請鐘點工來清潔打掃。丈夫的父母也偶爾來幫忙接送孩子,才不致過於狼狽。
對 Rebecca 來說,英國的文化不算陌生,畢竟另一半就是英國人,十多年的相處下來,她早已習慣英式生活和思維。她笑言自己可能比一些英國人更喜歡吃地道的英國菜。而在較為年輕的時候,她曾經化身背包客,獨自遊歷歐洲多國,所以對外國的文化也一直抱持包容的態度,特別喜歡學習異國文化。
「認識先生之前,我曾獨自背包旅行過歐洲二十幾個國家,也許這令我對各國的文化一直是保持開放包容的態度。而香港是個中西合璧的國際化都市,在南丫島我們的社區又有很多英國人,十幾年下來對我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正如 Rebecca 所說,香港作為一個各地文化交融的國際都會,在這裡成長的我們要適應外地生活,或許比其他人會略為輕鬆一點。但她也強調,有一要素對於移居英國來說尤其重要,那就是——多一些幽默感。無論一個人有多會適應不同地區的生活,終究還是會遇到衝擊的時候;可能是與當地人交流時的不解,也或許是在其他時候遭遇的困惑。如果能夠盡量以幽默感化解,相信可以減少許多焦慮。
問到 Rebecca 喜不喜歡在新森林的生活時,她毫不猶豫地給出肯定的答案。那兒有有大量的無圍欄牧場、低矮灌木叢和森林;馬、牛羊和驢子都能在馬路上自由自在地穿行,偶爾還會見到狐狸。不僅是小孩,連成年人也會感到興奮。但當提到將來會否回港居住時,她的答案同樣篤定:「一定會的,我的家在這裡呢。」
Art Design : Ch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