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 59 屆金馬獎即將在 11 月底登場,主視覺由 Bito 工作室創辦人劉耕名與質感師陳新發合作,視覺主題是致敬電影人對電影的背後付出。黑色背景上的斑駁痕跡,象徵著電影人身上的汗漬、曬痕與傷疤,與器材的磨損刻痕。
去年的金馬獎,「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得獎者是質感師陳新發。電影質感師(Texture Artist),顧名思義便是為電影賦予質感,如同電影場景的化妝師,還原佈景的歲月,做出電影需要的氛圍。這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在歐美日韓早已不是罕見的職位,但在台灣是直到千禧年後才漸漸受到重視。
為場景「化妝」的神手── 電影質感師
「創造氛圍」既抽象,又須仰賴細節。比如,質感師需要知道人類與動物皮膚的區別、不同建材磨光後會是什麼樣子,要如何為搭好的場景上恰到好處的妝容。運用這些知識,便可以製造出有歲月痕跡的髒汙斑駁,或是將保麗龍改造為石頭與冰塊,配合電影場景需求,加入能畫龍點睛的質感。
Photo via: 自由時報
不眠不休,
就是為了完成一面富有故事的地板
和陳新發擁有革命情感的夥伴蔡珮玲表達,硬漢外表的陳新發在電影《擺渡人》的拍攝期間,一次忍不住在電話裡哭出聲:「我是真的很想做好,把電影做好。我們要讓全世界知道我們的工作態度。」
那時候的陳新發幾天幾夜不眠不休,一直跪在地上繪製符合他心目中理想的地板,做出符合導演情懷與電影想表達的氛圍。邊畫汗就這樣滴下來,又要避著不讓汗液落在地板上,以免毀了質感。
Photo via: 開新聞OPEN! News
《天橋上的魔術師》、《瀑布》、《月老》、......
都是陳新發的代表作品
《瀑布》、《月老》、《該死的阿修羅》、《詭扯》等九部金馬入圍電影,都是他的作品。金馬影展執行長聞天祥透露,當初複選時,評審們在審片時不斷注意到陳新發作品的出色表現,主動提名陳新發為年度得主。他說:「除了發哥參與眾多入圍作品、工藝出色之外,評審們也熟悉他為台灣質感工作所奉獻的努力、對人才的培育,還有對專業的重視。」
陳新發提到自己對於質感的註解,就是能「做出導演的情懷」。拿著《瀑布》劇本的時候,一整面的紅色封面讓他感受到電影如此靠近,但又在閱讀之後告訴自己要抽離出來,做出一段故事,表達導演的心中所想。
Photo via: CNA
與好萊塢合作《少年 Pi 的奇幻旅程》,
讓他體會到「以人為本」的重要
2021 年有多達 9 部的金馬獎入圍電影,都是出自於他建立的法蘭克質感創作有限公司,連復刻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刻畫中華商場的當年風光,也是他的作品。他表示,李安待人好,「他都會幫我寫推薦信,跟外國製片說你來台灣就找這個人。」他在金馬獎致詞時特別說到李安從《少年 Pi 的奇幻旅程》那部電影開始讓他重生。
Photo via: Yahoo
陳金發表示:「以前在台灣最常聽到一句話就是『沒預算,隨便做。』」但合作《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的經驗讓他體會好萊塢到「以人為本」的一面,要給工作人員舒服的待遇與工作環境,便會有好的工作品質。
當時的美術總監 David Gropman 總是將細節解釋得很清楚,為了確保他想要的東西可以被完成。即便如此,陳新發做出來的作品總被要求重新再做。他運用了在電影《詭絲》學過的東西,用表現性的技巧去工作,卻被團隊裡的外國人罵到差點被開除:「我們是要拍主角,還是要拍你做的牆?」
Photo via: Little White Lies
經過這次的專業分工震撼教育之後,他更以歸零心態,特別重視質感工作的專業能力,也為自己的職涯找到新重心。
曾經是油漆師傅的他,
如何一步步成為首席質感師
以前的油漆班工作,便是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的達到劇組對於油漆顏色的要求,不像有無限想像的美術組,可以做出一面會說話的牆。內心的悸動讓陳新發想要挑戰不同的工作內容,後來 90 年代的他參與了廣告與 MV,只是對象多為商品與歌手,相較於電影的長時間軸,後者的工作有更多創意空間。
最初踏入業界的前十年,他常常沒有工作,只能考自己鑽研如何精進技術。談到那段沉潛時間,他表示無聊的時候就去看修復古蹟的老師傅作業。
對陳新發而言,電影是講述時間的藝術,「觀眾去看電影,兩個小時裡面,可能就是一個人的一輩子。」因此,他努力將每個階段的層次堆疊出來,ˋ這是他身為質感師的理念── 當一個時間的推手。
Read More
>>> 被父母斷絕生活費、曾憂鬱症纏身三年:金曲設計師顏伯駿的故事,充滿了「失敗」帶來的啟發
>>> 曾在電視購物台工作、自剖本來就愛現:怪到帥的音樂人黃宣,讓今年的金曲獎好有看頭
Art design: Be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