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工作的腳步愈來愈緊湊,晃進便利商店拎一瓶啤酒、從飲料店外帶手搖杯、或是到咖啡廳享受一段啜飲香氣的偷閒時光,城市動物們對飲品的想像不外乎在這些空間之間更迭,然而中華文化當中的品茶習慣卻在日常銷聲匿跡。
那種將茶具一字排開、耗費許多時間等待、甚至有些嚴肅且不苟言笑的茶席場域,似乎難以被腳步快速又不斷切換著舞台的現代人引入生活,也因此年輕人對茶這款飲品愈來愈生疏。所幸,座落台北信義區巷弄的茶飲品牌三徑就荒,以時髦又新穎的空間當代詮釋飲茶文化。
三徑就荒 Hermit’s Hut
店名「三徑就荒」,其實取自陶淵明《歸去來辭》的一段話,全句為「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意指君子的居所雖然看似質樸幾近荒蕪,君子的風骨卻屹立不搖。因此,三徑就荒將這麼一朵象徵了高潔品行的菊花鑲在 logo 之上,而英文名 Hermit’s Hut 則直指隱士的小茅屋,點出品牌實為遁入城市的一方清幽,造訪此處的人們都能破解距離、深究茶文化的豐富底蘊。
而相偕成立三徑就荒的兩位靈魂人物 ── 茶人 簡瑋婷,以及因為她而接觸茶藝的先生 邱怡彰,一齊組成了品味絕佳的團隊。十分著迷於品茶的博大精深,也欣賞茶具古物的別緻型態,兩人於是攜手創立了三徑就荒,渴望以分享為初衷、將茶文化更有系統地傳遞出去。
陝西窯洞、法國古董,兼容並蓄的空間規劃
一走進三徑就荒,我們似乎就能在品茶之前,感覺到空間當中揉捻了眾多風格:從法國酒吧拆下的古董木門、帶有陝西窯洞氛圍的水泥曲牆、懸掛著日式紙燈籠、以及點綴了從世界各地搜集的老件,東西方元素在三徑就荒的完美交匯,也率先隱喻了團隊對於茶葉選擇與提供的態度:兼容並蓄。
不侷限在品茶的空間計畫,讓三徑就荒不定期地會與藝術家合作,在店內展出陶藝、金工等不同範疇的藝術家作品,三徑就荒也會搭配藝術家的風格去調整店內陳列。The Femin 到訪的這天,剛巧遇到三徑就荒駐店藝術家蘇建霖的展覽,為了呼應他較多釉彩的表現,原先以大地色系為主的空間調性便以植栽花藝添入些許色彩,懸掛上布料也是用來營造空間感。
表演藝術一般,近距離觀看優美製作過程
多元的色彩渲染至茶飲,讓三徑就荒得選茶別具特色。以風味上的拆解為軸心,併入照顧到五感的品茶體驗,到三徑就荒品茶的客人能與茶師近距離互動。無論是否有學茶經驗,茶師都能帶領著客人一一走過品茶程序:一隻茶的聞香、體會沖泡時湯面的香氣、飲盡以後聞嗅杯底餘香、觀看茶葉顏色,這些傳統茶藝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被以更貼近年輕人的方式端到眾人眼前。
之所以費盡心思訓練茶師並與客人交流,三徑就荒渴望能翻轉人們對茶的既定印象,他們想重申喝茶不僅是老人家的專利,品茶也能是一件帥氣的事。泡茶的時候,優美姿態之間其實也存在著些許表演藝術的成份,相較其他飲品,完整的品茶經驗更是能近距離欣賞其製作過程,並將飲品直接捧到你的面前。
踏遍山頭的精選好茶,全都被《茶誌》收攏
而三徑就荒的品茶體驗之豐富,並不僅止於此。事實上,在實體店面正式成立之前,三徑就荒就先以《茶誌》一點一點地佔據了許多求「茶」若渴的味蕾。提供給大家訂閱的《茶誌》,固定在每個月五號推出三款由團隊踏遍一個山頭又一個山頭精選出的好茶,這些茶葉經由茶界大師們監製與協尋,有著不混茶的安全來源保證。
《茶誌》更附上資訊細膩的茶卡,並針對乾香、杯底、湯面、葉底做出團隊喝茶時聞到的香氣分解、產地、品種、年份等,茶卡即是一隻茶的出生證明,而茶水比、沖泡方式等引導更讓初次接觸茶的人們也能快速上手、輕鬆喝懂。
三徑就荒 Hermit’s Hut
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四段 553 巷 46 弄 15 號 1 樓
(02) 2746 6929
Mon-Fri 13:00-20:00
Sat-Sun 11:00-20:00
hermits-hut.com
Cover Art Design : Pa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