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瑞典、澳洲、義大利等國於近幾年來開始實行縮短工時的政策之後,紐西蘭公司Perpetual Guardian也加入了「為員工福利著想」的陣營,嘗試每週工作4天,發現不僅員工的工作效率增加、出勤率明顯上升,員工也變得更愛工作,在兼顧生活品質與工作成果的情況下,為公司創造更多產值。
看到這裡,我們不免懷疑:為何工時減少了,工作效率卻能提升?如果縮短完成任務的時間,員工不會感到更有壓力嗎?
如果你抱有以上這些困惑,不妨來聽聽專家的解釋吧!
#1
平衡生活與工作質量,讓員工更願意為公司效勞
我們都知道,沒人能在烏煙瘴氣的工作環境中專注精力、處理事情,因此學會轉換心情、平靜情緒是非常重要的,而「一週工作4天」這項政策,讓員工能夠多享受一天假期,擁有更健康的life and work balance,從而提升員工的心情與士氣,工作效率也會跟著增加,同時也能大大減少「週日恐慌症」和工作焦慮。
對此,人力資源教授Jarrod Haar分析Perpetual Guardian的實驗結果:「以生產力而言,員工一週工作4天和5天總體表現,相比之下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因為只有好好休息過的員工,才有豐沛的能量與衝勁去履行他們的角色義務。」
#2
員工花在「非必要任務」上的時間將減少
我們都不得不承認,一天8小時的工作中,我們大概只花了4-5個小時在處理「職位敘述中所提到的任務」,其他時間都浪費在「非必要任務」上頭(如跟工作無關的雜事、沒有實質意義的開會),無形之中降低工作效率。
然而,「降低工時」這件事驅使公司更認真看待時間分配,譬如有效縮短會議時間、增加員工合作處理事情的機會等等,一如Perpetual Guardian旗下員工對此實驗的總結:「此種形式的工作經驗令人振奮,大家都更努力地工作,環境的整體氣氛也跟著提升,在這樣的情形下培養出更高的團隊凝聚力,也更能享受工作樂趣。」
#3
人們一天僅能花4-5個小時專心工作
曾提出「一萬小時定律」的心理學家Anders Ericsson,對於每日適合安排的工時也有一番見解:「人們一天只能花4-5個小時、以『最大限度的專注力』專心處理一件事,若是超過這個時間,除了增加工作壓力、也會讓員工培養出不良習慣,工作績效也可能會大打折扣。」
同樣的理論也可適用於興趣與技藝的培養──Anders Ericsson認為「短時間的刻意練習」比「長時間的密集訓練」還要來得有效,因為成功人士不會花上一整天來磨練他們的手藝,他們僅花幾個小時有意識地訓練、改進,之後轉而從事其他不相關的事情或休息,讓經歷重度思考的大腦和緊繃的神經能夠得到緩解。
#4
每週幾天遠程辦公,能夠提高員工生產力
根據Human Workplace創辦人Liz Ryan說法,若想提升員工創造力,「遠程辦公」也不失為一個好點子,雖然這種工作型態僅適用於特定產業,管理階層也難免會對這種工作形式感到焦慮,深怕好的管理能力不再被需要。
但其實,這種焦慮是不必要的,因為不論是遠程或面對面工作,上層人員的領導力都是鞏固組織的關鍵因素;而最重要、也最需突破的盲點,則是「將重心移到員工身上」,讓員工能有空間發揮所長,進而為客戶提供更大膽、更具創意的服務或提案。
由此可見,「一週工作4天」確實有許多令人稱羨的優點;然而,如何突破「長時間工作=提高生產力」這樣的思想謬誤,對長期被灌輸「工作第一」、「加班合理」這些觀念的亞洲人來說,恐怕仍是一大挑戰。
Art Design : Vic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