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許多人喜歡且嚮往的事,我們總幻想著下次放假要去哪玩、跟誰去、要做那些瘋狂的事。其中單獨旅行又特別蔚為風潮,一個人出發到異地的勇氣似乎特別迷人。但我們似乎忘了讓我們得以溫飽享樂、在背後支持我們的父母。網路作家Shabdita Pareek就為此做了不同的決定......。
Photo via: The Expeditioner
我打給我媽那天,她正在澆水,我跟她說了打算在生日時去不丹玩,她只問了一些「安不安全」、「有沒有需要什麼」之類的問題就掛斷了。
單獨旅行、當背包客可說是我們這個世代特有的生活方式,我們對於探索不同文化與純粹的自由感到興奮不已。但我們有替自己的父母想過嗎?他們可能終其一生都生活在同個地方,他們會不會也想旅行呢?
我媽20歲就結婚了,在25歲前就有了兩個小孩。在她二十多歲的青春年華裡,她最關心的就是如何善用丈夫的薪水來維持家計。當我爸得到升遷,他第一件事就是給他三歲的女兒買第一台腳踏車。他們幾乎不上餐館吃飯,她也不曾靠逛街購物來發洩情緒。
他們在我這個年齡時做的是這些事,更別提旅行。YOLO是我們這個世代的宣言,然而對他們來說責任才是最重要的。
Photo via: rihlaty
就跟大家一樣,小時候我想趕快長大,才能去探索《國家地理雜誌》上看到的美麗世界。現在想起我20歲出頭的第一次單獨旅行,我還是感到興奮不已。
但就在我想到我的父母為了讓我生活無虞去旅行而放棄他們的夢想,這股狂喜與驕傲忽然消失不見。我霎時發現我有多麼幸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翻開我父母蜜月時的照片,我有了更深刻的發現:照片中一對相愛的年輕夫婦在湖中划船。一想到他們為了照顧小孩,年輕時就交出恣意生活的權利,我的腸胃開始有點打結。
以前我有看過幾次這些照片,但這次看著他們的笑臉,我突然深深感覺自己有多自我中心。我總想著自己要什麼樣的生活,卻忘了我父母可能也企盼著同樣的事。
看著我媽像小孩一樣在遊樂園的摩天輪上笑得燦爛,我想如果她去當背包客也會跟她女兒一樣興奮不已。
其實我並不是個不懂感激的小孩,但我怎麼沒早點發現我父母也可能有享受生活的慾望?他們年輕時所做的事都把我算在內,所以現在我也想帶他們一起旅行,因為這是他們應得的。
回到開頭說的不丹之旅,我生日時還是會去,不過我多訂了兩張機票!
[include id="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