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總有種人,生活好像過得特別不順,每次見面不是抱怨主管煩人,就是哀嘆感情不順,不是在為自己做不完的事焦慮,就是嫌棄生活各種不如意。
身為朋友,一開始當然認真傾聽,甚至還會為對方動腦分析、給予建議、分享自身經驗,希望可以幫助他找到方向,早日解決難題。但神奇的是,對方當下可能都同意你的說法,甚至還答應說會做出改變,結果一轉身,馬上又重蹈覆徹,就好像你們那些掏心掏肺的對話,根本只是你夢到的。
這樣的人,國外有一個很貼切的專有名詞,叫做 “Askhole”。
老愛問建議,但從來不採納
和 “Askhole” 對話是一種消耗
Askhole 是 “ask”(詢問)」加上 “asshole”(討厭鬼、笨蛋、爛人)組合而來,專門用來形容那種總是在問人建議,卻從來不打算真心採納的人。
例如某個 Askhole 老是問你:「你覺得我該不該換工作?我真的快受不了了。」你聽了,馬上就熱心起來,認真地幫對方分析職涯方向、離職理由等等。結果講了大半天,他最後竟然淡淡拋出一句:「可是我怕換了會更糟耶⋯⋯」然後繼續在同一家公司鬼打牆。
結果隔幾週,又是一樣的問題:「我真的快撐不下去了欸,怎麼辦?」真的讓人很想撞牆。
和這樣的 Askhole 交流,不是真正的對話,而是一種嚴重的消耗。
“Askhole” 的底層思路:
看起來想要幫助,其實只想要拉人抱怨
Askhole 的底層思路很簡單,他們看起來想要幫助,但實際上只是想拉著你聽他抱怨。
例如 Askhole 會問:「你覺得我該不該跟他分手?」你回:「聽起來他真的不太尊重你耶,也不太願意改變。」然後 “Askhole” 突然話鋒一轉:「可是其實他人也不壞啦,我怕提分手他會崩潰,我不忍心。」
結果下個禮拜,這位 Askhole 又哭喪著臉出現:「我們又吵架了⋯⋯我真的不懂他為什麼要這樣對我。」
你會發現,Askhole 表面看起來在徵詢你的意見、在尋求外界指引,但其實他根本打從內心沒有想要也沒有勇氣改變。他內耗,也拉著身邊的人一起內耗。和這樣的人相處,從來都不是雙向交流,而是雙方都被拉進一場永無止境的情緒輪迴。
Askhole 其實是一種能量吸血鬼
永遠不承認問題是自己製造的
和 “Askhole” 相處久了,你會感到情緒上的疲憊。你明明是個毫無干係的外人,卻總是被捲入他們的負能量黑洞裡。他們不只在消耗你的耐心,更在慢慢磨掉你幫助朋友的熱情。
而最諷刺的是,Askhole 其實也在吸乾自己。他們一邊說想要改變,一邊又拒絕任何真正能改變的機會。他們會抱怨命運、痛恨環境、怪東怪西,就是不願意承認,很多問題其實是自己製造的。
這樣的人,其實活得很辛苦,但如果他們不願意踏出誠實認識自我的第一步,就永遠不會改變。
看看自己是不是一個 “Askhole”?
從這「三大特點」自我檢查
或許沒有人是有意識地想要當 “Askhole”,我們都可能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做出 Askhole 的言行舉止。當我們處在低潮時,想找人訴苦,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你發現自己或身邊人符合以下三大「Askhole 特點」,就得冷靜下來問問自己,你真的是在尋求幫助,還是只是在發洩情緒?
- 常常問別人意見,卻總說「你不懂啦」
- 喜歡問問題,但聽不進不同觀點
- 習慣在情緒裡打轉,卻從不真正行動
把自己拉出 “Askhole” 迴圈,
從這幾件事開始實行
如果你發現,自己或身邊人有 “Askhole” 的傾向,不妨直面真正深層的問題,從以下幾點做出改變:
# 1
說出口的問題,就該認真處理
如果你都開口問了,就得為那些話語負責任。每一個句子,每一場對話,其實都是會消耗能量的,不要理所當然地以為自己和別人的能量是「免費」的、可以隨意浪費的。話語是有重量的,不要只是問問而已,問出來後,就要認真重視問題,這是對自己和旁人的基本尊重。
# 2
就算別人講的你不喜歡,也該聽進去
“Askhole” 的一個經典行為是,表面詢問建議,實際上期待朋友證實你原本的感覺與說法,來獲得安全感。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不是每句話都中聽,世界也不是繞著我們旋轉。有些建議,雖然你不喜歡或不同意,卻可能是當下的你真正需要的,就算讓你感到不舒服,也要試著聽進去,思考看看。
# 3
一次行動,比一百次抱怨更有力量
話語很多時候,說完了就沒有了。只有真正的行動,可以為我們的問題帶來真正的解方。
每次想找人抱怨時,先問問自己:「我現在可以做一件什麼小事,讓情況往好的方向靠近一點?」然後去做。這些行動不需大,有時候可能只是「我不要再和他自證了」「我要安靜不說話了」「我不去了」等這麼簡單的決定而已。
# 4
尊重別人的情緒成本
雖然朋友應該互相陪伴,但拉著人和你無限鑽牛角尖,就真的太過了。尊重每個人的情緒成本,當你有問題,願意開口找人聊,是一種勇氣;但如果你總是問,卻從不改變,那不是溝通,而是消耗。
真正的朋友會願意支持你,但前提是你也願意為自己負責。改掉 “Askhole” 習慣,不只是為了別人,更是為了讓我們的人生,真的有前進的可能。
Read More
>>> 何謂真愛,找一個能和你當一輩子摯友的人:很多人交往後突然不愛了,因為「缺乏友情」
>>> 聽長輩說話總是越聽越火?這種 “Boomerasking” 說話方式,其實自戀又強勢
Art Design: Vic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