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 1.5 倍速,只有一步一悟:蔡明亮《行者十步》,用電影走過金剛經
Zimmer – Apr
春天來了,是時候慢下來,給自己一點「不急著懂」的時間。
5 月,國家影視聽中心將推出 《行者十步:蔡明亮.美術館.電影院》 影展。與其一夜無眠,不如來觀看一場修行之旅,徹底放下心中雜念。
你將看到李康生化身行者,穿越城市叢林、靜靜行走,在沒有劇情起伏、幾近無聲的影像裡,打開一種全新的觀影體驗。
如果說《行者十步》是一場緩慢卻直指人心的修行,那麼這場專為影迷打造的「馬拉松之夜」便是一次絕無僅有的沉浸體驗。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本次活動將於國家影視聽中心舉辦,從夜幕低垂一路走進黎明,共放映十部《行者》系列影片,並加映蔡明亮導演的重要長片《臉》與《郊遊》,兩部平時難以見到的經典之作,也讓這次成為唯一完整觀看蔡導「靜觀宇宙」全貌的難得機會。
不只如此,現場也設有與蔡明亮導演的互動活動,邀請觀眾一起走進影像背後的創作世界,而此次展覽空間設計,更是延續《行者》與《玄奘》影像中「身體感知」的精神,將觀影轉化為一場全感官體驗。
整個展場設計以「走躺坐臥」為靈感,將都市與自然間的身體移動感,轉化為觀眾可實際觸摸與感受的空間語言,透過紙質裝置的溫潤質感,柔化影視聽中心原有的冷調建築風格,引導觀眾以最原始的身體感受,打開影像世界的第一道門。
《金剛經》
當你準備好放慢腳步,《行者十步》便是一段溫柔的邀請。
畫面中,李康生以幾近凝止的速度在都市中緩慢行走,如同一尊移動的雕像,在車水馬龍與人聲鼎沸的街道中,孤獨卻堅定地向前移動。
《沙》
如果你覺得生活資訊過載、難以專注、總是被時間追趕,《行者十步》或許會讓你意識到,當你放下對「意義」的追求時,每一次呼吸,都將成為生命走向新起點的開端。
觀看《行者十步》,無疑是一次放下慾望的練習,當你不再急於捕捉情節的脈絡、不再焦躁於角色的走向,反而會慢慢地,看見影像的質地、空間的情緒,甚至窺見自己內在的躁動與渴望。
《夢遊》
看似無所作為,實則逼使我們去面對一種更根本的渴望,當你試著在《行者十步》的節奏裡慢下來,你會發現,「無」並不是一種匱乏,反而是一種解放。
《何處》
一種不再執著於擁有、不再追求填滿的狀態,反而讓心有機會真正靜下來,這或許就是幸福的另一種樣貌。
而那把通往自由的鑰匙,正藏於其中。
在《行者十步》中,「時間」不再只是背景,它被放大、被拉長,甚至成為畫面本身的一部分,你不需要評論什麼,也不必記住什麼,你只需要坐著、看著,讓自己靜靜地被影像包圍。
單純地練習「存在」。
觀看《行者十步》,並不是為了讓你遠離生活的節奏,而是教你怎麼重新走進它。這是蔡明亮導演為這個喧囂世界捎來的禮物,一段可以自由進出、也無需解釋的精神棲息地。
《行者十步》橫跨 12 年創作歷程,包含經典如《無色》、《無所住》,以及《夢遊》、《金剛經》等跨足劇場與展演的特別計畫。
本次影展一次放映全系列 12 部作品,由你自由選片觀看,想慢慢體驗,或一次沈浸都可以!(《夢遊》與《金剛經》同場放映)
《行者十步》系列是蔡明亮導演專注於「慢」的寫實範例。
從《無所住》中兩個陌生的行者旋繞在相似路口卻不相遇,如同一首無聲的祈禱。
《無所住》
《無色》裡小康在台北街頭的隨意步伐,最終走進一間純白空間。
《西遊》拍攝於馬賽,特別邀請《新橋戀人》主角丹尼拉馮對位小康,繞在地中海的光和影中。
《行者》則是蔡導根植於小時候對香港大眾文化的回憶,邁出緩慢步伐,向青春時代的致敬。
《無無眠》裡,蔡導將東京冬夜變成一幅寧靜畫作,與澡堂的煙霧互相繞纍。
《無無眠》
《何處》中,行者和另一個外地人短暫相遇,像是一場停留在心底的夢。
《行在水上》則將所有思念帶回蔡導的家鄉馬來西亞,物是人非,迷惘之情無聲擴散。
《行在水上》
《夢遊》和《金剛經》用行者的視覺,展開一場有關生命記憶的故事。
《沙》中行者看見海鳥、沙池、漂流木、纏繞的林投樹與捕鰻工寮,迷逝之間,身影似乎有了一處暫歇之處。
《郊遊》和《臉》雖非「行者」實驗之一,卻同樣撰寫了一群「欲說無言」的人,前者是無用之人與小孩在城市邊緣生存;後者則揭露出傷痕的性感。
《郊遊》
《臉》
這些作品讓觀眾對應到自我的生命經驗之外,也再次證明,蔡明亮導演對行走、孤獨、虛無與靜觀的理解,勝過任何一種「敘事」。
今年,《行者十步》首次以完整全套方式呈現於大銀幕,國家影視聽中心特別推出兩場馬拉松式放映:5/3 跨夜場(22:00-08:20) 與 5/18 白天場(11:00-21:20),連續播放十部《行者》系列,時間長達十小時,並由蔡明亮導演親自全程陪同觀眾走完這段影像旅程,以行動代筆,與觀眾一同走過這場影像儀式的靜默篇章。
《臉》
其中,5/3 跨夜場更是全台唯一跨夜馬拉松場,觀眾不僅能在夜色與銀幕的靜謐中與行者共行,更能在凌晨的轉場間,與導演一同分享對影像、靜止與觀看的感知。
目前,4/23 起已開放購票的兩場馬拉松場,門票熱烈販售中,截至目前仍有少量票券可供選購,若你還在觀望,這將是最後入場的機會。
5/3 晚間 10 點,蔡明亮導演《行者十步》的首映,將在國家影視聽中心啟航,這不只是電影的開始,更是一次與導演共度的跨夜馬拉松旅程。國家影視聽中心擁有頂尖設備,尤其音響系統是由台灣音效大師杜篤之親自設計,即使在片海中沉沉睡去,也能做場華麗夢境。
這趟十小時的影像長征,並不孤單,導演貼心準備了水與輕食(為蛋奶素),確保大家不會餓著。影片之間設有多段中場休息,觀眾可自在伸展、如廁,甚至還有至少兩個半小時的時間,得以與導演現場互動──至於他會做什麼?來了就知道。
這場跨夜觀影,像是一趟共同搭乘 747 長途航班的冒險,目的地未知,但我們知道,在蔡明亮的引領下,我們正一同飛往某個緩慢而詩意的地方,一個值得夢見、值得降落的所在。
跨夜場|5/3(六)22:00 – 5/4(日)08:00(含導演座談時間)
白天場|5/18(日)11:00 – 21:00(含導演座談時間)
| 一次選一場(單場票),像抽一張當日心情卡牌 |
每一部《行者》都像是時空中某個未被干擾的片刻,不需理解,也不必急著定義,你可以今天選《無色》、明天選《西遊》,不同於一次看完的馬拉松式觀看,單場票提供的,是一種更貼近個人節奏的方式。
《郊遊》
| 揪朋友來挑戰,感受不同於以往的觀影體驗 |
邀朋友一起挑戰,看看誰能在安靜的畫面裡看見最多風景、感受到最多情緒;又是誰能從這場冥想式的觀影中,走進自己內心最深處。
這是一種對「專注力」與「感知力」的重新訓練,也是給這個高速世代的一次慢速提案。
進戲院,不只是看,而是一起靜靜待著,待在影像與呼吸之間,或許會有新的情感在這份緩慢裡悄悄發酵。
《臉》
| 乾脆放空,讓李康生走,他走他的,你靜靜看著就好 |
看著李康生一步一步緩慢地走,彷彿時間也變慢了,這不是一場需要解釋的電影,而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心中最真實的模樣。
他不趕路,你也不用。
此刻的你,開始聽見自己的呼吸,也開始感受到,原來什麼都不做,竟是如此深刻的體驗。
《臉》
蔡明亮導演說:「《行者》系列像我的救命繩,當時我被劇情、電影工業淹沒,不知道該怎麼辦、還能做什麼,拍劇情片大概都是一樣的,但因為小康(李康生)身體的美、移動的概念,讓我覺得要拍一個純粹的影像——只有走。」
像是一場告解,當一位導演坦承自己曾在慣性與壓力中迷失方向,那樣的誠實本身就令人動容。
《無色》
這份化繁為簡的影像之路,不只是導演的救贖,也可能是我們在混亂世界裡,一次溫柔的提醒:
關掉聲音,放下判斷,學著什麼都不做,專心地,看一個人走。
讓他走。
5/3-5/31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主題節目
【行者十步:蔡明亮.美術館.電影院】
Art Design: Vic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