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室是歷史上最具話題性的存在之一,幾乎每個成員都會擁有極大光環與媒體聲量,然而眾多有名的王子之中,卻有一個「被遺忘的王子」,曾被刻意抹去活過的痕跡,獨自在疾病中去世 —— 他是 Prince John。
英王喬治五世與瑪麗皇后的么子
4 歲首次癲癇發作,便逐漸淡出公眾視野
出生於 1905 年,Prince John (全名 John Charles Francis),是英王喬治五世與瑪麗皇后的第五個兒子,是六個子女中最年幼的一位,童年時期的 John 大部分還是與哥哥姊姊們一起度過,與褓母 Charlotte "Lala" Bill 感情要好,他們暱稱他為 Johnnie。
不過 John 的發展明顯遲緩,被認為有自閉症或學習障礙的跡象,4 歲時首次癲癇發作,並在 1911 年時缺席父親喬治五世的加冕典禮,但並未對外說明未出席原因。雖然當時皇室被批評隱瞞王子實況,但父母依然對 John 關愛有加,並未放棄這個兒子。
但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John 與家人相聚的時間愈來愈少,哥哥姊姊們開始上學或服兵役,父母則忙於戰爭公務。從 1913 年開始,皇室再也沒有為 John 拍攝正式肖像照,他就這樣默默地淡出公眾視野。
為了維護皇室形象
將他獨自送往桑德林漢姆莊園
1916年,John 因為病情加重,皇室為了維護形象,將他送往桑德林漢姆莊園的伍德農場,由保姆 Lala 照顧,而瑪麗皇后也違反皇室傳統,特別邀請當地孩童來陪伴 John,讓遠離家人的 John 不至於感到孤單。
即便如此,John 依然對世界充滿好奇心,他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常常在花園裡奔跑玩耍,但由於學習進展有限,在家庭教師被解雇後就再也沒有接受正式教育。
然而,當時醫生就警告家人,John 很可能無法活到成年。
14 歲在睡夢中因癲癇發作過世
他的死,被認為是一種「解脫」
隨著年紀增長,John 癲癇發作次數愈發頻繁,讓家人和褓母非常擔心。直到 1919 年 1 月18 日傍晚 5 點 30 分,約翰在睡夢中因嚴重癲癇發作去世,結束了短暫 14 年的人生。葬禮在 1 月 21 日於桑德林漢姆的聖瑪麗抹大拉教堂舉行,未對外公開,但莊園內的員工、村民及所有僕役都前來弔唁,並在他的墓上擺滿了鮮花。
悲痛的瑪麗王后在日記中這樣敘述兒子的離世:「對有著不安靈魂的可憐孩子而言,死亡是一種解脫……,我們趕往伍德農場,Lala 雖然悲痛卻表現得十分堅強,小 Johnnie 躺在那裡,看起來非常安詳。」
過世後才向外界坦誠病情
引起社會一陣譁然
John 去世兩天後,《每日鏡報》(Daily Mirror)發表一篇文章,報導王子以「臉上帶著天使般的微笑」方式過世,並公開 John 患有癲癇的事實,這是英國王室首次承認 John 的病情,引起外界一陣譁然。
由於皇室在 John 病情惡化後就不讓他公開露面,也未對外發布他的狀況,外界並不知道 John 的病情有多嚴重,甚至對他的存在都不太熟悉,因此 John 去世的消息當時對大眾而言非常震驚且突然。
但因為報導的口吻溫和,加上當時社會風氣對特殊疾病理解不完全,認為隔離癲癇和智力障礙的孩子情有可原,因此並未對皇室有極大責備,甚至感到認同。
以現代眼光來看
John 受到的對待根本極其殘忍
不過也有不少人對皇室做出批評,認為皇室刻意隱藏 John,甚至在他活潑天真時將他「遺忘」,在醫療與資訊更健康齊全的現代,回頭看皇室對 John 的作法更是極其殘忍。John 不只被帶離家人、剝奪受教權,甚至被認為是「丟臉」的存在,一個孩子在沒有父母陪伴的異地在夜裡痛苦去世,光想就不忍。
這樣的做法與父母的態度,也潛移默化影響了手足與 John 的感情,加上六個孩子年齡差距過大,讓當時 11 歲的愛德華王子(後來的愛德華八世)對弟弟的死毫不在意,甚至寫了一封冷漠的信給母親,後來意識到自己態度有失妥當,才又寫信道歉:「我覺得自己是冷血無情的混蛋,... 您應該很了解他對我來說幾乎沒有意義,... 但我還是真心為您感到難過。」
雖然 John 已不再是皇室的秘密,但依然鮮少人知道這位王子,而他的故事在 2003 年被改編為傳記影集《The Lost Prince》(失落的王子),看著 John 天真無邪的笑臉,就讓人無比心疼。
Read More
>>> Princess Beatrice 9 歲繼子 Wolfie,擁有「台灣」血統,因亞裔臉孔出席英皇室活動受矚目
>>>Anna Wintour 獲英皇室頒勳位,戴上的紫水晶頸鏈充滿故事,75 歲的她有著如英女皇般的工作態度
Cover Art Design: Vic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