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和長輩說話,總是沒來由會越聽越火,但究竟為什麼,一時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最近看到國外網友在談論一種叫做 "Boomerasking" 的說話風格,講的是一種煩人的「迴力鏢」說話方式,仔細認識後,發現這種狀況,真的很常發生在我們身邊。
"Boomerasking" 假關心真自戀,
讓人越聊越火大
"Boomerasking" 這個詞和 Boomerang(迴力鏢)有關,指的是某人「拋擲」出某個話題,但最終目的是讓這個話題「回到」自己手上,也就是一種「假裝問問題,實則只想講自己」的說話方式。
這種對話方式最經典的特徵是,對方問你一個問題,但根本不在乎你的答案,而是立刻把話題繞回自己身上。例如:
問來問去,只是為了 cue 自己講話
他:「你最近怎麼樣?」
你:「還行,最近工作有點忙……」
他:「哎呀,我跟你說,我以前工作的時候更忙,每天加班到凌晨,現在年輕人啊,還是太幸福了!」
假關心,真炫耀
他:「你現在住哪裡啊?」
你:「在市區租房。」
他:「哦~你們年輕人真辛苦,像我們當年,二十幾歲就買房了,那時候房價才多少多少……」
問問題只是鋪墊,最終目的是抱怨
他:「你最近有出去玩嗎?」
你:「有啊,上週去了一趟日本。」
他:「哎喲,羨慕年輕人可以到處玩啊!不像我們那時候,忙著養家,哪有閒錢旅遊!」
假討論,真批評
他:「現在這些年輕人都在玩什麼啊?」
你:「最近大家很流行玩桌遊,蠻有趣的。」
他:「唉,現在的人啊,整天就知道玩,哪像我們那時候,十幾歲就出來工作了,責任感差太多了!」
問感受,但其實不在乎
他:「你覺得現在的工作環境怎麼樣?」
你:「競爭蠻激烈的,壓力有點大。」
他:「年輕人不能怕壓力,我以前剛入行的時候,一個人要做三個人的工作,還不是挺過來了?」
這類對話讓人越聽越火,因為你明明是在回答問題,卻覺得自己只是一個提供話題的工具人,最後聊天全變成對方的說教與獨白。這種 "Boomerasking" 現象其實不只存在於美國,在華人社會中也相當常見。
"Boomerasking" 並不是真的想溝通,
只是自我中心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其實 Boomerasking 本質上是一種相當自戀、強勢的講話方式。它的核心並不是真的想「溝通」,而是為了單方面傳達自己想說的內容、滿足自己某些情感需求,完全不想理解對方的觀點。
這種說話方式讓人有種「被無視」的感覺,彷彿自己只是個話題的跳板,對話的主角永遠是他自己,而不是雙方的交流。
習慣 "Boomerasking" 講話方式的人,可能以為自己「只是在分享自己的經歷」,但因為對話並非一來一往,也沒有真誠的好奇心,因此反而變成一種搶奪話語權的方式,讓對話失去平衡。
遇到讓人煩躁的 Boomerasking
該怎麼辦?
遇到讓人煩躁的 "Boomerasking" 狀況,可以視人事時地決定該怎麼應對。
如果熟一點的人,不妨直接指出問題,說「欸,你問我是怎麼想的,結果你自己講了一長串,那你想知道我的想法嗎?」這樣直接點出的方式,可以讓對方意識到自己說話的壞習慣。
如果直接點破有點尷尬,不如就試著「巧妙轉移話題」,當對方開始自顧自地講自己的故事時,可以適時打斷:「那你覺得我的狀況怎麼樣?」或乾脆換一個話題,把焦點重新拉回來。
如果你和某人說話,總是感覺又累又生氣,有時候不見面、不聊天,能避則避,才是唯一正解。
Read More
>>> 陰陽怪氣的「讚美」,原來是一種叫 “Negging” 的可怕心理操縱法
>>> 近期大熱的「Millennial Walks 散步法」,意外療癒了 90 年代出生的我們
Art Design : Ch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