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緬甸發生了 7.7 級大地震,震央位在中部的實皆市附近,震源深度只有 10 公里,震動極為強烈。截至目前,這場災難已經造成超過 2000 人罹難,3000 以上人受傷,還有無數房屋倒塌。許多倖存者仍然被埋在瓦礫堆裡,救援人員不眠不休地搜尋生還者,希望能救出更多人。
這場地震的影響範圍不只是緬甸,甚至遠在泰國曼谷和中國雲南都能感受到明顯的震動。曼谷有多棟大樓出現裂痕,甚至有建築倒塌,居民紛紛跑到戶外避難,社群媒體上更是瘋傳地震瞬間的畫面。
緬甸大地震後「毀滅畫面」瘋傳
結果根本是 AI 造假內容
在這場災難中,許多影像讓人鼻酸。其中一個影片,一名男子跪在瓦礫堆前,絕望地拉著被壓住的母親的手,哽咽與她道別,向已然逝去的媽媽保證自己會「好好的,請你放心。」這樣的畫面讓人心碎,也讓世界看見這場災難帶來的悲劇性後果。
Video: X
然而,大地震過後,社群網站上開始瘋傳一段「災後畫面」的影片,影片裡滿是倒塌的寶塔、破碎的街道、烈焰沖天的場景,畫面震撼,讓許多人信以為真,甚至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就被大量轉發,累積觀看量破百萬次,大家紛紛留言表達震驚與難過。結果,BBC 進一步查證,發現這竟然是 AI 生成的假影片。
Video: BBC
這種利用災難來吸引點閱的行為,不僅讓人憤怒,更可能造成更大的恐慌與誤導,甚至影響真正的救援行動。當大家被這類假消息牽著走,真正需要關注的資訊可能反而被忽略,甚至還可能讓錯誤的捐款流向不明組織,讓有心人士從災難中牟利。
判斷 AI 偽造影片的幾個方法,
是這個時代人人該學的事情
在 AI 與深偽技術越來越厲害的時代,以假換真、魚目混珠的內容也越來越多,許多的目的更是藉由別人的苦難來牟利,讓人光想像就覺得可怕。因此,在這樣的時代,懂得辨識影片內容的真偽,是一個必須擁有的能力。該如何辨識 AI 偽造的影片呢?不妨參考以下幾個方法:
# 1
留意不自然的畫面細節
AI 生成的影片有時會出現不自然的畫面,例如物體邊緣模糊、人物動作僵硬,或者嘴型與聲音不同步。特別是一些極端震撼的畫面,AI 內容往往過度強化了災難感,反而顯得不太真實。
Photo: SoSafe
# 2
判斷影片內容的合理性
如果影片內容過於戲劇化,比如地震現場烈焰沖天、成排的房屋瞬間倒塌,或者某位受災者說出「誇張的像電影台詞」的話,就該提高警覺。真實災難的影像往往充滿混亂,未必有如此清晰的拍攝角度。
# 3
檢查影片來源
影片是從哪個帳號流出?是知名新聞媒體,還是來自無名帳號?如果影片來源不明,或者只在社群媒體流傳,沒有任何官方新聞機構報導,那很可能是假的。
# 4
利用反向圖片搜尋
如果不確定影片真偽,可以截圖後用 Google 或 TinEye 進行反向圖片搜尋,看看這張圖是否早就在別的災難新聞中出現過,或者被修改過。
# 5
相信你的直覺,多方查證
如果一個影片讓你感到極端憤怒、驚恐或感動到不行,甚至讓你想立刻分享,那就更要冷靜一下。這可能是 AI 假影片的目的——利用煽動你的情緒來讓它瘋傳。多查幾個可靠的新聞來源,看看是否有相同的畫面報導,才能確保不被誤導。
在這個 AI 技術越來越進步的時代,辨別真假資訊已經變成一種必要技能,尤其當重大災難發生時,謠言滿天飛,錯誤資訊甚至可能影響救援行動。我們能做的,就是保持警覺,不要讓 AI 假影片影響我們對事實的判斷,也不要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被這些假消息掩蓋。
Read More
>>> 除了加速老化,還要跟嬰兒一樣重學走路:NASA 太空人滯留太空 9 個月返回地球,外貌變化引發話題
>>> 西方旅客享受昂貴靈修,當地人卻只能收門票:是靈性療癒,還是穿著瑜珈褲的「新殖民主義」?
Cover Art Design: Vickey
Cover Photo via: tortoise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