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覺得每一天都在水逆,什麼都不順,彷彿全世界都在和自己作對。有人不理解你的好意,有人曲解你的努力,甚至你想要的東西,越是拼命追求,越是得不到。當這種無力感一再重複出現,我們很容易開始討厭這個世界,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如果你常常感到這樣的負能量,或許 “Let Them Theory” 就是你一直在等待的寶藏思維。
Let Them Theory 乍聽下有點反直覺,
卻蘊藏著強大的心靈力量
“Let Them Theory” 是由美國知名的動力激勵演說家兼暢銷書作家 Mel Robbins 所提出的,她以直白且充滿力量的表達風格,幫助無數人擺脫心態的枷鎖,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Let Them Theory" 的核心非常簡單,甚至聽起來有點反直覺:當別人做出讓你不舒服或無法理解的行為時,不妨放手,讓他們去做(let them)。這並不是消極的逃避,而是一種接納與釋放,接受你無法改變別人這個事實,也釋放自己不必要的情緒負擔。
Photo: melrobbins
選擇 "Let Them" 並不是逃避,
而是不願浪費時間改變別人
生活的能量是日積月累而來,如果你經常處在負面思考中,運勢就會越來越差,但如果你掌握並習慣了 "Let Them Theory" 這樣的思維模式,會赫然發現,這世界其實沒有你原先想的那麼差勁。日常生活中的 "Let Them Theory" 是這樣的:
在職場上努力表現,卻總有人質疑你的能力,甚至在背後說你拍馬屁。如果是過去的你,可能會為此焦慮不已,不斷鑽牛角尖地想「為什麼他們這麼針對我?我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夠好?」而 "Let Them Theory" 告訴你:讓他們去質疑,對於這些對人不對事、無法改變的批評,何必浪費精力。
朋友遲遲不回訊息,你忍不住懷疑「是不是我做錯什麼?她是不是不想再跟我做朋友了?」負面思考讓你馬上陷入自責與猜測,但 "Let Them Theory" 的思路是:隨便他們回不回,你無法控制別人的反應,只能做好自己。
在家庭聚會中被問到私密的感情狀態,親戚忍不住給你不請自來的「人生建議」,過去你可能會尷尬地解釋或反駁甚至發脾氣,現在的你可以選擇:讓他們去說,因為那些評論其實無法改變你的人生。
當你選擇 “let them” 時,你並非逃避,而是明白有些事無法改變,也不必浪費心力去扭轉他人的想法或行為。這是一種主動的放手,是一種釋放與自我保護。與其糾結他人是否接納或認同自己,不如把心力花在成就自己、陪伴自己,在可控的範圍內,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寫日記重返糾結時刻、用快樂小事讓自己分心⋯⋯
這些日常小習慣,能幫助你練習 "Let Them" 精神
如果你也覺得自己總是「放不下」,其實可以從小地方開始練習:下次遇到讓你煩躁的人,不妨深呼吸,默默告訴自己「讓他去吧」。可以每天提醒自己將精神專注在「可控的範圍」,選擇不再浪費時間討好不會理解你的人,也不再嘗試改變那些無法被改變的事實。
除了深呼吸,也可以每天設定一小段時間,用寫日記的方式記錄當天讓你糾結的時刻,然後練習用 "Let Them Theory" 的角度重新看待這些情境。或是當你發現自己在反覆思考無法掌控的事時,試著提醒自己轉移注意力,去做一些實際能帶來快樂的小事,例如運動、散步、畫畫,甚至是與散發能量正向的朋友聊天,這些行動都能幫助你漸漸內化這種心態,讓它變成你的日常思考模式,情緒也會因此而變得更穩定。
所以,如果你覺得全世界都在和你作對,不如試著 “let them”。讓他們去做、去說,而你,繼續走自己的路。這不是懦弱,而是智慧,是一種更成熟、更自由的力量。
Read More
>>> 陰陽怪氣的「讚美」,原來是一種叫 “Negging” 的可怕心理操縱法
>>> 明明擁有很多,卻還是一直羨慕別人:Netflix 金牌心理治療師一席話,值得我們深思
Cover Art Design: Vic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