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明明身在開心的朋友聚會,心底卻莫名湧上一股憂鬱與惆悵。你一邊享受美食與笑聲,一邊卻清楚知道,這一切終將結束。當散場時刻來臨,燈光暗下,人潮散去,回到家後的你突然覺得格外空虛,甚至有點失落。這種情緒在網路上有一個精闢的名字——「散場 PTSD」。
聚會後感到落寞與孤寂,
或許你也患了「散場 PTSD」
這種憂鬱的感覺,在國外被稱為「post-event blues」(活動後憂鬱),而中國網友則用「散場 PTSD」來形容。它指的是當某個美好的事情結束後,內心湧現的一種強烈失落感。無論是戀愛、演唱會、追了一整季的劇,還是一場歡樂的夜晚,心底都知道「美好總有結束的時候」,但仍會不由自主想要抓住最後一絲餘韻,甚至渴望時光能夠再多停留一點點。
這種情緒並不罕見,甚至是許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例如,你可能剛參加完一場朋友的婚禮,從熱鬧的宴會回到冷清的公寓,突然覺得空虛無比;或是你和朋友在咖啡廳聊了一下午,朋友先行離開後,你看著喝光了的咖啡杯,心裡泛起莫名的落寞;又或是每週五晚上結束了跟同事的聚餐,踏上回家的公車時,心裡也會升起一絲說不清的寂寞。
建立專屬自己的「散場儀式」,
減緩散場 PTSD 的憂鬱與空虛
雖然這種情緒難以避免,但還是可以透過一些小技巧來減緩它的衝擊,讓自己更快回到平衡狀態。根據 SpeakerHUB 的專家建議,我們可以嘗試下面這些簡單卻有效的方法:
練習感恩思維
試著去回顧聚會中美好的片刻,並對當下的快樂心存感激。例如,可以寫下這次聚會中最開心的瞬間、重溫照片,或是傳訊息給朋友,繼續聊派對上未完待續的話題、感謝他們的陪伴。這樣不僅能讓你的思緒停留在正向的回憶上,也能增強與朋友的情感連結。
好好休息
有時候,活動結束後的低落感來自於長時間的情緒與能量投入。當高漲的情緒瞬間消失,身心就容易陷入疲憊。因此,適當的休息、補充睡眠、吃頓健康的食物,能夠幫助身體與心理恢復平衡。
建立屬於自己的「散場儀式」
建立一個專屬自己的「散場儀式」,讓自己在聚會結束後,有一個緩衝的過程。例如,回家後泡個熱水澡、點上喜歡的香氛蠟燭,或是聽一首輕鬆的音樂,讓自己有個過渡的時間,來適應活動結束後的轉變。
保持社交連結
即使聚會已經結束,也可以維持與朋友的連結,例如在社群上分享當天的照片、在群組裡聊聊後續的計畫,甚至約定下次的見面時間。這樣可以讓人感覺到關係並未結束,只是轉變為另一種形式的陪伴。
訂立新目標
當一個美好的時刻結束,最容易讓人陷入低潮的是「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候,不妨開始計劃下一次的旅行、下個週末的行程,或是學習一個新的興趣,讓自己對未來充滿期待。
「散場PTSD」或許是一種難以避免的情緒,但與其抗拒這種失落感,不如擁抱它,理解它,然後用自己的方式慢慢走出來,提醒自己,生命不斷流動,雖然有結束的時候,也會有下一次嶄新的開始。
Read More
>>> 歐美社群正流行「和水說話」,據說能幫助心想事成,但深入了解後發現這潮流水很深
>>> 能減緩焦慮,還能穩住步調:國外流行的「晨間讀詩法」,值得你明天早上試試
designed by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