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一種朋友,如果有聚會就會出席,和大家互動也都很自然。不過,很少會主動安排活動,也不太在意自己是不是朋友圈裡的核心成員。有機會多聊幾句後就會發現,這樣的人擁有許多不同的朋友圈,在每個群體裡都很自在,卻又不歸屬於任何一個團體。最近,在歐美的社群平台上,很多人稱這類型的朋友為 “Floater Friend” (流動型朋友)。
“Floater Friend” 獨特的交友模式掀起了不小的討論。這種交友方式,讓朋友關係更加的自在,朋友之間不一定要過度緊密,也不用一定要成為朋友圈的核心人物,自由的遊走在不同的社交圈,或許更適合現代人交友的需求。
不是不重視朋友,而是生活越來越多元
有些人會分享在剛接觸到「流動型朋友」時,常常會因為對方表現的疏離感,而覺得受挫或沮喪。因為相較於摯友、閨蜜這類關係親近的友誼。流動型的朋友常常會散發出一種隨緣、瀟灑的氛圍。相聚時,雖然聊得很熱絡,也不會有距離感。但一到分別,又給人「這次見了面,不知道下一次會何時再見」的感受。不過,其實只要再更了解他們,就會知道他們並不是不關心朋友,也不是懶得持續聯繫。只是每個人的生活都越來越多元,保持這樣的彈性,才不會造成彼此太多的壓力。
我有一位遠在海外的流動型朋友,雖然一年幾乎見不到一次面,在網路上也不是常聯繫。但只要一見面,就會發現我發生的事情她都知道,也持續在關注我的社群。不論難過或是開心時,都會發訊息來關心和祝福我。一旦有機會聊聊天,就會感覺到我們之間的朋友關係並沒有斷聯過。
後來,我了解到流動型的朋友和我之間互動依舊是保有真心,只是因為大家的生活都不同,要持續熱絡反而會造成負擔,不如就默默的關心,有需要時再出手幫忙更好。
人生在不同的階段時,總會需要暫離朋友圈
有時候我自己也會成為別人眼中「流動型的朋友」。有段時間裡,我常常參加好多不同朋友的聚會,在聚會中非常開心,但一回到家又和朋友們失去聯繫一陣子。雖然看起來很無情,但主要是因為大家都處於不同的生命階段。
有些朋友正在職場上拼命,有些人是處於組成家庭的階段。而我則是為了要從研究所畢業而每天待在家裡寫論文。我們這群朋友之間大家雖然彼此關心,但因為階段不同,彼此都有許多不同的社交圈,很難時時刻刻有緊密的聯絡。不過,現在的我們,又因為大家的狀態和生活差不多,回到了當初很親近的朋友圈關係。
沒有太多負擔的友誼才能走得長遠
流動型朋友或許更適合現代生活
過去一段時間裡,網路上很多人都會討論「有毒的朋友關係」。許多人的友誼明明都已經變質,但考慮到相識很久,或是害怕孤獨、缺乏歸屬感,而不願意放手。流動型的朋友開始受到關注,大概就是因為越來越多人,希望能夠將生活的重心慢慢回歸到自己身上。流動型朋友「我珍惜朋友關係,但不想被人情綑綁」的態度,可能才是對於友情更成熟的理解。這份從容自在,自然地讓這類的交友方式成為了熱門的話題。
Read More
>>> 如果你也有一個易被冒犯的「脆怒人」朋友,一定懂那種小心翼翼的不適感
>>> 不得不和最好的朋友絕交後,我體悟「受助者惡意」是真的
Art Design : Ch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