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過一段六年的穩定關係,當時我和他是彼此的靈魂伴侶,下班後一起邊吃外賣邊聊工作的煩心事,平常也會為了很多微小瑣事一起笑,度過了很安穩的幾年時光。
交往久了,關係開始沒有像剛交往時那麼熱情,但當時我覺得只不過是變成老夫老妻罷了,很正常。沒想到某一天,他竟出其不意告訴我,他其實對我沒感覺已經很久了,想要分手。聽到的當下我非常錯愕,覺得眼前的他根本是陌生人。分開後,我低潮了很長一段時間,想不通到底是從什麼時候感情開始淡掉。
直到很後來,我偶然發現一個叫做 “co-ruminating” 的詞,才體悟當年就是這個行為,毀了我和他的關係。
和伴侶長時間 Co-ruminating,
兩個人都陷入負面的情緒氛圍中
"Ruminate" 這個英文字,來自拉丁文的 “ruminari”,指的是反芻動物反覆嚼食食物的動作,後來延伸成人不斷反覆思考某件事情,尤其是那些讓人不開心的負面情緒,過度鑽牛角尖地反覆咀嚼,讓原本很單純的問題變得越來越複雜,導致心情更憂鬱,也消耗了大量的精神力氣。
而 “Co-ruminating”,指的就是「和某人一起反覆咀嚼負面的情緒」,也就是兩個人長時間抱怨同樣的一些人事物,在彼此身上發洩情緒,卻從來沒有過實質的解決與改變,兩個人就這樣一直浸泡在負面氛圍當中,就算不是在生彼此的氣,也一樣會製造一種黑暗的情緒漩渦,逐漸摧毀感情的基底。
就算怨氣針對的不是彼此,
太常抱怨同樣的人事物,同樣會傷害關係
回想過去,我們當時工作家庭各有各的煩心事,回到家,我就開始抱怨我的某個同事,講我爸又做了什麼,我媽又說了什麼,他聽我說完之後,就換他咒罵他的客戶和老闆,然後我們就這樣不停地和對方述說各自的不順,就好像在比誰比較不開心一樣。
以前都覺得,伴侶的義務之一,不就是要聽彼此的垃圾話,接住彼此的情緒嗎?
後來我成熟一點後才發現,就算是面對最親近的伴侶,也要懂得適當的克制情緒,無止無盡的反芻問題與重複抱怨,雖然乍看下針對的不是彼此,卻還是會在無形中累積負面的氣場,不斷消耗相處的氣氛和品質,久而久之,伴侶之間那種性吸引力、熱情都會被慢慢磨光,最後不是變成相敬如賓的「家人」,不然就是分手收場。
就算是最親近的伴侶,
情緒的發洩也應該適可而止
現在回頭想想,那段時光真的是一種無形的消耗。那時候,我們都在盡情吐露心中不滿,卻從來沒問過自己:我們是不是該做些改變?
“Co-ruminating” 這種行為常常是無意識的,抱怨雖然可以暫時減輕我們的情緒壓力,但長遠來說,卻會造成更多問題。
後來我才慢慢學到,其實不用什麼枝微末節的情緒都要無時無刻鉅細靡遺和伴侶報告,很多問題,講得再多也不會自動解決,發洩到一定程度就應該自我收斂,否則只是為伴侶和關係帶來更多的負擔,甚至製造出一種「無望感」,我想無論是誰,要是長時間處於這種灰暗的關係裡,應該都會想要逃跑吧?
Read More
>>> 這份「綠旗丈夫清單」,另一半若符合 ⅔ 以上條件,代表你真的很幸運
>>> 在家裡附近,找到歐美網友說的 “Third Place”,將我從低潮心情拯救出來
Art Design : Ch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