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覺得「師徒制」這種東西,是古代或是「職人類」領域才會有的東西。但在職場混久了,會發現,其實主管和下屬的關係,很大一個程度就是一種「師徒制」。有幸在年輕時就遇到好的主管,能夠幫助我們看清目標、紮根專業能力。但如果跟到了空有其表的主管,可能讓你渾渾噩噩,毫無成長。
以下幾個常見的「水貨主管」特徵,如果你的上司符合一半以上,建議明哲保身,不要傻傻死心塌地跟錯人。
#1
對外諂媚柔軟,對內強勢霸道
一個對外諂媚柔軟,對內強勢霸道的人,通常都非常自我中心且虛榮,對外他放軟身段,是為了為自己贏得好處,對內他頤指氣使,是為了拿別人來立威。說到底,這種主管並不認為自己和團隊在同一艘船上,而是事事都從自己個人的利益與心理需求出發。
#2
話永遠說一半,其他讓你自己猜
話永遠說得含糊不清,幾個原因,一個是這種主管不想背責任,只給你大方向,但細節讓你自己去想辦法,到時候出錯了,全部怪在你身上。另一個原因,是想要立威,裝神弄鬼,刻意擺出大佬架子,享受下屬著急努力的模樣,無形中浪費公司大量人才資源。還有一個原因是,這主管根本沒頭緒沒想法,話只講一半,其他全部丟給下屬想。
#3
愛傳話與放話,從不直接對話
真正想解決問題,直接對話永遠是最快的方法。然而一個愛傳話與放話,卻從不和下屬直接對話的主管,通常都是非常「政治化」的人。他們想要控制人,又不願意讓自己浮出明面,於是背地使一些小手段,對人施加無形壓力。這種做法很容易造成謠言滿天飛,激化派系之爭,加深員工的焦慮感。
#4
意見很多,但其實根本沒建設性
有些主管意見特多,什麼話題都可以插上幾句,說個幾段,但當你仔細去聽他說了什麼,才發現根本沒有建設性,或根本完全只是在重複已經發生的事情,以及已經被提出過的觀點。這種主管看似有條有理,實際上根本上沒有真正的主見,缺乏思考的新意,只是在扮演一個「管理者」的形象。
#5
完全不懂得收納自己的情緒
在職場,收拾自己的情緒,是一種禮貌。想罵人的時候忍住,想哭的時候憋著,想笑的時候不過度,焦慮的時候自己想辦法冷靜下來,適當的拿捏自己的情緒,才能夠和團隊就事論事,減少所有人的溝通負擔。但是有一種主管,非常放飛自我,想哭就哭想罵就罵,這種肆無忌憚的「做自己」其實就是一種權力的濫用,逼迫員工吸納他的所有情緒,導致下屬處理的工作,很多時候並不是真正有用的事情,而是在安撫主管的情緒。
#6
公開場合胡亂批評,私下又想當好人
有種主管,特別喜歡在公司開大會議,或是在大群組裡面,公開批評與教訓人,目的並不真的是為了公司和團隊好,而是故意在更高的管理階層面前,顯示自己「有在做事」「有在思考」「有在帶領」的假象。這種主管通常花費大量精力在經營個人形象,實際工作卻漏洞百出,甚至還很不要臉,公開場合罵人,私底下又想拉攏討好人,跟在這樣的主管身邊,只會成為他的墊腳石。
Read More
>>> 職場上被人冤枉的 6 個情況,可以用這幾招「話術」大器破解
Art design: Be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