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待過一家公司,辦公室有一個明星人物R,他工作表現名列前茅,而且左右逢源,無論對上對下都維持友好關係。剛進公司時,我是個基層行政角色,R不會特別來和我說話,但路上巧遇或電梯撞見,R都會友善熱情地和我聊上幾句。我其實一直偷偷崇拜著R,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變成他那樣游刃有餘,同時我也像追星一樣,暗自希望有一天能跟R成為朋友,但心裡又自卑,覺得R這麼優秀,怎麼可能會想理我這種人。
沒想到,有一天,R突然開始對我釋出大量善意。
我崇拜的公司明星同事,
突然和我成為了最要好的朋友
那陣子,主管為了拓展業務,開了一個專案給我做。R知道我嘗試新領域,可能會有很多問題,所以他開始主動來詢問我的狀況,並給我很多的建議。那段時間,我們交流頻繁,後來甚至熟到下班後R會找我去吃晚餐。
更認識R後,我發現他真的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不僅善解人意,而且言行舉止進退有度,給我建議的時候,也從不讓我覺得在男性說教或多管閒事。那時候我真的很開心,交到了R這麼厲害的朋友,但後來,我手上的專案做了三個多月,上面一個性格保守的大主管,覺得這個新專案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於是直接把專案攔腰砍斷。
而這件事中,最讓我驚訝的,不是公司虎頭蛇尾、上下資訊不一至造成的時間資源浪費,而是,原本對我熱心親近的R,突然就疏遠了我。
情感型共情,陪你哭哭笑笑
認知型共情,看穿你的同時想著利用你
那時我真的很受傷,就像在學校時,明明平常很要好的朋友,突然之間就決定自己不喜歡你了。我和R還是維持表面友善關係,見到面也會打招呼,但斷崖式的友情斷裂,卻一直讓我如鯁在喉。
直到很後來,我才學到,有一種叫做「馬基維利」的人格。
「馬基維利人格」(Machiavellianism)是一種心理學上的人格特質,名字源自文藝復興時代,政治思想家 Niccolò Machiavelli 的著作《君主論》。他提倡為了達到權力和成功,可以不擇手段,甚至以謀略、欺騙來實現目標。
人與人交往,最重要的就是有沒有同理心。一般人聽到別人悲慘的遭遇,可能會產生同理心,甚至因為移情作用,自己也難受落淚,真心為對方覺得痛苦,並希望對方可以趕快脫離那樣的困境。
但是,馬基維利人的「同理心」,只停留在「認知層次」。也就是,他們通常極度聰明,也很懂得人性,他們完全知道你為什麼哭,為什麼笑,但是,他們根本不在乎你為什麼難過或開心,也不會跟著你哭哭笑笑,他只會從這些情況中,思考該如何從中獲利。
比自戀型人格藏得還深的「馬基維利人」
相處過才知道可怕
這幾年,很多人在討論「自戀型人格」有多可怕,但是「馬基維利人」有的時候,其實藏得比自戀型人格還要深,破壞力也不容小覷。
馬基維利人通常都很有魅力,很會搞關係,但其實他城府深、善於情感操控,冷漠又冷血。更可怕的是,他們還會用目的正當化自己的不良行為,很少會自我反省。這類人說到底,就是極度自我中心和自私自利,不把人當人看,而是把人當滿足一己私慾與利益的工具。
馬基維利人會不著痕跡地,在小地方放一點風聲,做一點文章,使一點手段,讓原本好好的關係變得不穩定,或讓一個正常的人開始對自己產生各種懷疑。只是因為馬基維利人的心機通常藏得很深,很少人看得出來,所以表面上看,你只會看到一個交友廣闊、人見人愛的人。
來得太快太好的關係、被看透卻覺得不舒服⋯⋯
這些都可能是遇到馬基維利人的跡象
回想當年,再加上後來其他同事告訴我的一些事情,我們發現,其實R很可能就是一種馬基維利人。他知道我要做新專案,覺得可能有點戲,於是刻意來接近我,對我噓寒問暖、刺探消息,實際上是在放長線釣大魚,看看自己有沒有機會從中撈到一些好處。但後來我的專案一被砍,R馬上就失去了興趣,甚至一句「你還好嗎?」都沒有關心過我,表面卻還假惺惺維持友善舉動,讓我也不好多說什麼。
要辨識馬基維利人,有幾種方法,一個是,對那種來得太快、太好,一下子就很親近的關係,絕對要保持一點懷疑。另外,當你發現對方總能清楚洞察你的心理需求,卻很少做一些單純「希望你好」的舉動時,或許暗示對方懂你卻不在乎你。最後,當你覺得自己被看透,感受到的卻不是「你懂我」的安心與貼近,而是難以言喻的不安與空虛時,很可能,眼前對著你微笑的那個人,其實是一個馬基維利人。
Read More
>>> 曾經給我「高情緒價值」的朋友,竟然是一個這麼冷血的人
>>> 習慣性誇大小事,永遠都是別人的錯: 過了 30 歲,「熟年公主病」真的很難救
Art Design : Pa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