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很多年紀 20 尾、30 初的朋友,年輕時不太會去深思自己想不想要小孩,但隨著生理時鐘滴答進逼,每個人都漸漸來到需要認真做出選擇的年紀。很多人現在生活過得好好的,很怕生了小孩,就要犧牲目前的工作和生活品質。但是,他們同時也擔心,要是現在不生,要是七老八十,病痛一堆,走不動了,身邊沒有孩子們陪伴,似乎又很孤單淒涼。但,「因為怕老來孤單而生子」,這理由,怎麼聽似乎都有點自私。
邁入 30 歲的我,也非常煩惱這個問題,恰好近日我在 VOX 網站上,看到一篇 "I don’t want children. I do want children. What should I do?"(我不想要小孩。我想要小孩。我該怎麼做?)文章,看了覺得很有幫助,也和大家聊聊我的想法。
不管生還是不生,
都是「自私」的選擇
生了怕影響現在的生活,不生又怕晚景淒涼。這兩個擔憂都有道理,問題是我們該怎麼選擇?
其實生不生小孩,永遠都會是「自私」的選擇,因為你的「孩子」尚未出生,你不可能問一個不存在的人他的意見如何,因此你所有的選擇,都只是和自己有關,只不過「不生」,至少你只需要為自己負責。
我本人比較偏「不生派」,但,雖然不想生,但內心深處還是時不時會有懷疑的聲音冒出來,擔心自己是不是「想得不夠周全」?
Parenthood FOMO,
或許不是生小孩的好理由
VOX 文章裡,提到一種叫做 "Parenthood FOMO" 的焦慮感,FOMO(Fear of Missing Out)就是「害怕錯過了什麼的恐懼」,FOMO for parenthood 就是「害怕不生會錯過什麼」的心態。
觀察身邊人,我發現很多人「生」,是為了一些自己可能沒察覺到的心理需要,例如,為了感到自己人生似乎有在向前推進(人生有進度),又或是「大家都生只有我沒生的話,感覺我有問題、沒活出人生最大值」(類似 Parenthood FOMO),又或是,想消滅自己人生似乎一事無成的空虛感。
但也有一種人,他選擇「生」,是因為他個人認為,「活著」這件事美好又神奇,他對「活著」這件事的態度是正面的,所以他認為帶來新生命,是一件好事。(當然,他無法確定他的小孩會不會也這樣想)。
而像我這種偏向「不生」的人,有的是考慮到自身問題,或許有遺傳疾病,或許有心理問題,不想讓新生命去承擔;有人是對「活著」感到痛苦與悲觀的「反生主義者」,通常覺得生命虛無且充滿磨難,認為生小孩是一件殘忍的事情(但,他也無法確定他的孩子會不會有一樣的想法)。
內省是一個無限延伸的旅程,
你永遠無法想出「100% 正確決定」
生不生小孩的困難在於,它會有現實生活裡的直接影響,也有個人哲學實踐上的矛盾。
然而,在 VOX 那篇文章裡,作者講了一段話我覺得很認同,他說,「內省是一個無限延伸的過程: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算是探究夠了。」
畢竟,我們「當下」的探究,其實探究的不過是「成為父母的想像」,然而「成為父母」實際上是什麼感覺,你必須親身經歷才知道,而且你很有可能在這個過程中被改變。你有可能對家庭幻滅,也有可能發現,其實生小孩是件不錯的事。
這代表,你無法光靠當下的「思考」,去判斷生小孩這件事「正不正確」。
你必須把目光轉向內,去看自己的「內核」是什麼。
而 VOX 的作者建議你問問自己:「在這個世界上,什麼是你覺得非常棒、刺激、有內在價值的?」
生不生小孩,
請先問自己這些「直觸內核」的問題
如果你發現自己沒有答案,或許代表你是空虛的,這是你需要去面對的內核問題,生一個小孩,不見得能填補得了(畢竟,你怎麼知道小孩長大後,真的會跟你很親?真的會陪伴在你身邊,而不是避不見面?)
VOX 文章引用了西班牙存在主義哲學家 Jose Ortega y Gasset 的說法:成為人類的核心任務在於「自我製造」(autofabrication),也就是自我創造。你提出自己的答案,並在這個過程中成為自己。
思考一下,你人生最重要的價值觀是什麼?生活裡最重要的是什麼?會讓你純粹感到開心且覺得生命有意義的是哪些事情?
然後思考,生孩子是唯一實踐這些價值觀的方式嗎?或是,你其實還有很多其他方式可以去符合與擴大自己的價值觀?考量你的特殊才能、身心需求和生活背景,哪條路最適合你?
我們無論做或不做,都不可能 100% 正確,這其實讓我鬆了一口氣,因為我發現生不生小孩不是「考試」,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代表我們不該用「正不正確」或「是否比別人正確」去衡量決定,而是應該思考這決定是否「忠於自己」。
Søren Kierkegaard:
「生活只能向後理解,但我們必須向前生活。」
你可能會擔心,現在的我可能這樣想,但未來的我如果感覺改變了,怎麼辦?
VOX 文章裡有一段很深刻:
「雖然讓你感到快樂或痛苦的事物隨時間會有所變化,但我們的核心價值相對穩定,這也使它們成為做出重大決策更可靠的基礎。當然,這些價值觀在幾十年中也可能會有些微變動,但基於價值做出的選擇至少能讓你確信,無論未來的感受如何,當初的決定是有堅實理由的。」
你無法掌控未來,你也不應該用後見之明去批判過去的自己。接受很多事情其實完全超出我們的控制,你能做的,不是為你無法掌控的事情空焦慮,而是在這個當下,活出回應自己內在聲音的生活。
如丹麥哲學家 Søren Kierkegaard 說的:生活只能向後理解,但必須向前生活。
勇敢一點,其實你心裡有答案,相信自己,無論你做了什麼樣的選擇,你都可以努力讓自己在那個選擇開啟的生活中,盡量好好活下去。
Read More
>> 討厭當伴娘、不介意沒朋友,寧願養貓也不想生小孩:Anna Kendrick 看似古怪,卻是真正的「人間清醒」
>>「生小孩很像在扭蛋,妳不會知道會扭到哪一種。」:孩子的清澈童語,比任何雞湯都療癒人心
designed by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