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下半年已經過了一半,回頭看,某些人與事,竟然帶給自己一種驚魂未定的感覺。現在的你,或許正身處於混亂之中,有些起頭的事情還沒有著落,有些期望的亦尚未開始,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感的季節裡,你需要的,是一本滋養靈魂、陪伴孤獨的好書,幫助你好好穩住。
以下為大家精選 12 本近期推出的精彩好書,包括時尚主編凝結數十年旅遊經驗的散文集、細品村上春樹美食與人生觀的咀嚼、跨越生命不同面向、擴展我們視野的翻譯小說,還有幾本或許能解決你當前人際、工作難關的好書。
(以下文字介紹,擷取自各家出版社)
#1
《天涯太遠,先到海角》
—— 旅行,為的是看見素未謀面的,另一個自己。
作者:范俊奇
有鹿文化
旅行── 為的是掙脫平日喧囂的孤獨,給自己精神上的指壓與按摩;為的是在風景的袒露和遮掩之間,看見素未謀面的,另一個自己。前時尚雜誌主編、馬華作家范俊奇最新散文集,在旅途中,找到自己生命最適切的意義。
范俊奇筆下的城市萬象:
∣台北∣我喜歡台北,因為它親,它是我在文字書寫上摸過的第一隻象,也是我跳動著的閱讀脈絡上,最常給我叮嚀與指引的人。
∣巴黎∣春天開始在眉梢喧譁,塞納河畔吹來河水的腥氣,卻不影響河的秀麗,而對岸有座劈開半截臉面,顯得特別心事重重的雕像;也有按著眉心,正在專心讀書的男子,這樣就好,春光沒有太早,也沒有太老,這樣的巴黎,剛剛好。
#2
《我的公寓》
——「這間公寓教我跟注定要失去的勇敢建立關係。」
作者:陳偉棻
時報出版
「這間公寓教我跟注定要失去的勇敢建立關係,對終究會拱手讓人的事物投注心意,還有盡情享受,不去擔憂什麼時候結束。」——〈我的公寓〉
一點點的生活軌跡、一點點的告白、一點點的氣餒、一點點的展望。
《我的公寓》不只收錄陳偉棻近三年的全新創作,也謹慎挑選並仔細修潤未能收入處女作《入境大廳》的未發表遺珠,總共三十餘篇「那些不值得說,但值得寫下來的事」。從美國、香港、英國,一件件微不足道的事、小小的好事,也許看似全是「額外的事」,卻正如這本集子,「喜歡的事情做兩次比做一次更好。一次又一次,求的不是改變,而是不變。就好像有些人總會準時捎來祝福;櫻花年復一年綻放;喜歡的電影、多看一次也無妨。能預知下次與這次將無二致,很踏實。」
#3
《明亮的谷地》
—— 一個家的改變,往往是從失去開始。
作者:陳允元
時報出版
二○二二年,陳允元寫下〈與老媽的一些記憶,以及我的文學史前史〉,回顧童年徜徉台南眾書店的日子,細數母親訂購的小說如何打開他的文學人生。在母親離世以後,他寫詩、編書、推廣台灣文學,卻鮮少以文字刻畫自我。
本書作者疏理自我,讓我們看見母親的離去對一個家庭的質變,並藉由人生元素的浮現與重組,建構新的家庭感:貓是亦子亦敵般的競爭對手,甚而代理其人子的身分;妻子是少年漂流中恆常穩定的存在,守護焦躁浮躁的心;多風台地是於永和沉浮十四載後真正的紮根地,開啟生活另一段節奏。
陳允元總笑稱「四十歲是寫散文的年紀」,看似環繞著母親為題的散文,卻見證了他的新生:失去、懷念、遇見新人事,而後恍然大悟,這些年來的飄移、浮動、醒悟,以及抉擇,都是在構築自我、構築人生,也構築新的家。
#4
《村上春樹的餐桌》
—— 從食物的角度,解析村上春樹的小說世界和人生哲學!
作者:番小茄
大溏
讀《挪威的森林》時非常想吃壽喜燒,讀《發條鳥年代記》時忍不住試著邊聽交響樂邊煮義大利麵;至於《聽風的歌》,當然少不了啤酒和下酒菜。
村上春樹把自己關於料理的經驗和對美食的感受寫進作品裡,喚起了讀者對虛構故事的現實性共鳴。作者整理了村上春樹小說和隨筆中出現過的 38 種美食,既有作家本人的拿手料理,也有他在日本和其他國家生活期間情有獨鍾的飲食。
在村上春樹的餐桌上,現實與虛構、自我和他人的體驗彼此交織,蘊含著關於美食、文學和人生的思考。如果你也曾在夜晚一邊小口啜飲著威士忌,一邊想起某本村上春樹的書,不妨再次沿著文字,走一遍書中那些美食與記憶的旅程吧!
#5
《無辜法則》(《美聯社》盛讚:近十年來最佳法律驚悚小說!)
——「在無辜法則裡,有個無罪的人,就必定有個有罪的人存
在。」
作者:Michael Connelly/譯者:李靜宜
春天出版社
在慶祝贏得重大勝利的這晚,辯護律師米奇‧哈勒被警方攔車盤詰,結果在他的林肯轎車後車廂找到一具屍體,被害人是他以前的當事人。哈勒馬上被控謀殺罪起訴,而報復心切的法官裁定保釋金為五百萬美金,他無力負擔。
哈勒選擇為自己辯護,同時還要不時留意周遭,因為身為法院體系一員的他是個明顯的目標,而在他揭發監獄內的腐化惡行之後,更難有朋友。哈勒知道自己是被陷害的,不管幕後黑手是他的新敵人或舊仇人。他與信任的團隊成員展開調查,而哈勒也必須在法庭上使出渾身解數,對抗不利於他的證據……
「我耗費過去二十五年的生命,一直在告訴我的當事人,他們是不是犯了案,對我來說無所謂,因為我的工作就是替他們辯護,而不是審判他們。有罪或無辜,合約條件都一樣,我付出的努力也一樣。但現在,換我自己人在牢籠另一邊,我明白我以前講的全是屁話。」
#6
《離散之家》(《紐約客》年度好書)
—— 一個讓人無法感到歸屬的地方,還能稱之為家嗎?
作者:Rešoketšwe Manenzhe/譯者:鄭依如
堡壘文化
假如發現所有人類真的都是從非洲分散出去的,這難道不是一件大事嗎?但是我們為何要離開呢?是什麼將我們逐出非洲?
一九二七年,南非通過一項法案,禁止歐洲人和原住民發生性關係。違反新法律的人將被監禁,男性最高可判五年,女性最高四年。艾麗莎和亞伯罕已結婚多年,他們的兩個女兒卻成為這樁混血婚姻的無辜罪證。官員前往學校詢問,他們的財產被列入分配名單。隨著情況失控,夫妻倆也漸漸分崩離析,此時,一場惡火燒進了他們的家……
從悲劇倖存下來的人逃離家園,踏上未知旅程,前方等著他們的是什麼樣的命運?而他們還要被自己的身分剝奪幾次,才算夠?非洲大地的破碎失語,交織一個家庭的悲劇命運
南非新銳女作家一鳴驚人處女作。
#7
《信任》(普立茲小說獎得獎作、《紐時》21世紀百大好書、歐巴
馬年度選書)
—— 有關華爾街那段名留青史的神話,誰的聲音才說出了真相?
作者:Hernan Diaz/譯者:李珮華
麥田
拉斯克夫婦的聲名響遍紐約城。拉斯克先生是不知失敗為何物的華爾街傳奇人物,連摩根大通都緊跟在他身後亦步亦趨地出手,夫人則是出身上流名門的閨秀,品味卓絕,是藝文圈關鍵推手。就在大崩盤的一九二九年,拉斯克家的財富也攀上顛峰── 那部風靡全城的小說是這樣寫的。書中精準掌握股市起落的拉斯克,究竟是神?還是吸血的惡鬼?
本書挑戰「華爾街股災」這個經典時空,從金錢的力量探究至資本主義的本質,讀者一章又一章逐步拆解美國神話之際,也將直面親密關係中宛若真空密室的人性深淵,以及權力能如何驚人地全盤改寫現實世界。HBO 即將改編本書影集,由凱特‧溫絲蕾擔綱製作、《因為愛你》陶德‧海恩斯編導。
#8
《佛洛姆:自由自在活著,不怕孤獨》
—— 現代人的根本病因,在於害怕「孤獨」。
作者:岸見一郎/譯者:鄭寬量
遠流
人類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作為「消費人」、「組織人」,無論自身知曉與否,皆遵循著一切權威,甚至沒有意識到依循權威的自己。由於沒有真正的「自己」,便只能窺看「他人」臉色,遵循「他人」意見,無法活在「自己」的人生裡。
佛洛姆提出的解方究竟為何?他主張,首先必須相信人類原本就擁有的「人本主義(Humanism)」。真正的人本主義,是認知我們的存在與發揮自己力量的能力,如此一來,便能夠解決自己的課題── 何謂自我、為了自己而活、自己的特別能力。
「佛洛姆的經典著作不少,且佛洛姆撰寫的方式相信對許多讀者而言也造成不小的障礙。這時,找到一本適合用來引領生手上路的介紹性書籍是不可或缺的。日本思想家岸見一郎的這本《佛洛姆:自由自在活著,不怕孤獨》,敘事精簡俐落,說理提綱挈領。我向讀者推薦這樣一本精煉的書籍。」
#9
《父母不能選擇,但人生可以:走出家庭的傷,從認識自己的依附
關係開始》
—— 就算童年充滿創傷,仍然可以選擇人生。
作者:高橋和巳/譯者:徐天樂
心靈工坊
「有這樣的媽媽,我這輩子早就完了,全被她毀了。」
「我的人生,不靠家裡,我要證明自己。」
人生到底有多少必然?哪裡開始才是自由?憑自己的力量,是否能改變命運?
專精於親子關係的日本精神科醫師高橋和巳認為,所有人都受到「命定」與「自由意志」兩種力量所牽引。莫名的不得已、限制性信念、自我否定、羞恥感、無力感,可能都是來自嬰兒時期的依附創傷。依附關係主宰了我們一生的心理與行事風格。若依附關係不理想,人生還有救嗎?關鍵在於,察覺到了,就能改變。
童年無法重來,但我們可以重新學習被愛,選擇未來。
#10
《這星球不該孤獨:史丹佛心理學家有辦法為我們找回失去的歸屬
感》
—— 受重視與被關心的感覺,可以在生活每一個角落培養出來!
作者:Geoffrey L. Cohen/譯者:洪世民
時報出版
為什麼性格不能預測命運、換位思考無法帶來真正的同理心?因為「情境」才是決定人們行為的最終要素!是時候去學會營造情境的技巧,讓每個人都能在群體中得到依靠。
歸屬感是一種受重視、尊重和被關心我們的團體接納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我們可以在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培養出來。我們的孤獨,往往出於和他人的連結遭到破壞,因而喪失歸屬感所致。在《這星球不該孤獨》中,傑佛瑞‧寇恩基於突破性的社會心理學研究,提出了簡單且具體的方案來培養歸屬感。這些解方已證實會產生超乎預期的絕佳效果。
無論你是主管或員工、老師或學生、父母或照顧者,《這星球不該孤獨》為所有渴望營造友善、和諧與連結的環境的人,提供了充滿希望且非常實用的指引—— 既是靈感的來源,也是創造包容、理解和同理心世界的路線圖。
#11
《上位思維:從當上主管到成為領導人,上千位執行長最想告訴你
的事》
——「人們寧可為好領導人做一份爛工作,也不願為爛領導人做一
份好工作。」
作者:Adam Bryant/譯者:蕭美惠
時報出版
布萊安特是 ExCo 集團的資深董事,也是擁有 30 年經驗的資深記者,曾與全球 1000 多位執行長進行深度訪談。他在本書中淬鍊了訪談精華,精準地說明管理與領導兩者間截然不同的理由。
管理與領導有何不同?管理是控制人與事,領導則是授權人們跳脫原本的看法。管理是設定界線,領導則正好相反:協助人們去除障礙與限制,達成自己從未想過能達到的目標。本書將提供務實的指引,融合上千位領袖的洞見、故事和方法,培養你成為領導者所需的關鍵技能。
#12
《沒有搞不定的工作,只有沒搞好的關係:把同事、部屬和客戶通
通變成神隊友!用五個關鍵提問改善關係,合作效益最大化》
—— 只要工作會遇到人,你就需要這本書!
作者:Michael Bungay Stanier/譯者:林宜萱
高寶
你做好準備、認真做事、全力參與,工作卻還是經常碰壁。有問題的不是你,問題出在你的「工作關係」。
你上班的心情、在職場上的表現,都取決於工作關係的品質。遇到新同事、主管、部屬和客戶時,我們通常都打個招呼、寒暄幾句,然後就希望一切順利、合作愉快。然而每一段關係都可能惡化,合作不但不愉快,還可能讓你痛苦。全球知名的頂尖經理人、企管顧問麥可.邦吉.史戴尼爾要告訴你── 職場上的任何關係,都能夠靠「問問題」有效改善!
幫助你從聽天由命轉為主動經營,深入了解自己與工作夥伴,為每一段關係量身打造適合的運作模式,和任何人都能無痛合作,釋放個人與團隊潛力,提高工作效率,維持有活力、可修復的夥伴關係,實現更成功、更快樂的職業生涯。
Read More
>> 獻給對「努力」上癮、對生活力不從心的你:13 本八月精彩好書,字字句句都寫進心坎裡
>> 張愛玲傳奇重現、保母殺嬰內幕⋯⋯:本月 24 本精彩好書,總有一本專為你而選
designed by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