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逆境,當你擁有前行的勇氣,一切終將守得雲開見月明。2 歲確診罹患脊髓肌肉萎縮症的香港女生何宛淇,從小便要面對無數困難與挑戰,承受舉步維艱的壓力。從自棄到自信,她透過硬地滾球重拾信念,踏上意想不到的旅程。今次出戰巴黎殘奧(帕運),何宛淇一舉拿下硬地滾球女子個人賽 BC3 級金牌,等了三屆殘奧她終於如願封后。
2 歲確診先天肌肉萎縮症
在同齡孩童蹦蹦跳跳、肆意玩耍的年紀,何宛淇已經成為進出醫院的「常客」。2 歲正式診斷出罹患「先天脊髓肌肉萎縮症」,這是一種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 會逐漸失去步行能力,亦會出現脊柱側彎,最終在輪椅上度過一生。
何宛淇分享讀書時期,她幾乎每年都要入院一段時間,病症影響心肺功能,常常插滿喉管,嚴重的話甚至被送入 ICU(深切治療部)。就連拿起一本書、撿起一枝筆都需要他人協助,她坦承一度覺得自己毫無用處非常自卑,甚至有過放棄治療的想法。幸而家人在身邊不離不棄地照顧,給予無限溫暖與力量,她決心出院之後一定要好好報答家人。
因硬地滾球重獲自信
如今成為硬地滾球的「世一」(世界第一),全源自一個偶然,何宛淇表示當初為了不讓課外活動一欄留白,她才接觸硬地滾球,還直言一開始對這項運動並沒有興趣 ,甚至覺得有些沉悶。
越深入了解硬地滾球,越能享受箇中樂趣。這是一項講求策略性和準確性的運動,天賦過人的何宛淇展現實力與潛能,後來順利加入港隊受訓,從此開啟了運動員生涯。她在運動中重獲自信,亦展現卓越天資,加入港隊的翌年,她便獲得東京青少年殘亞運會的個人及雙打金牌;後參加巴西里約熱內盧殘奧獲得第五名佳績;2022 年登上個人世界排名第一位,驕人成績驗證了何宛淇的信念:「只要努力就會有成果。」
當初選擇成為運動員,這一走便走過了近 16 個年頭,但過程其實並非一帆風順。因病情惡化,何宛淇從 BC4 級轉至要利用管道發球的 BC3 級作賽,參加 BC3 級比賽通常是肌肉狀況較差的運動員,需一名助手協助移動滾球管道,這意味著過去所學必須砍掉重練,還要學習與助手溝通協調的技巧。
三度出戰殘奧在巴黎圓夢勇奪金牌
縱然波折重重,但何宛淇一直堅守著信念,從未放棄自己的夢想,她的終極目標一直都是參加殘奧,雖然前兩次順利踏上殘奧賽場,惜與金牌失之交臂,今次再度站在夢想的舞台,她竭盡全力發揮所長,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如願以償獲得人生首個殘奧金牌,唱響這首不屈不撓的人生讚歌。
收穫美滿甜蜜愛情
上述何宛淇轉至 BC3 級比賽,必須一名助理員從旁協助,而這個重任便落在了管道助理員兼教練李榮傑(Jet)的身上。亦師亦友的 Jet 與何宛淇一同面對人生跌宕起伏,他是不斷磨合協調的運動夥伴,也是何宛淇決定廝守終生的人生伴侶,一路上的起起伏伏、大風大浪,他們互相陪伴,跨越一個又一個難關。在兩人幸福滿溢的結婚照之下,她甜蜜寫道:「我的名字你的姓氏,從今以後,一起面對前行。」
硬地滾球只有殘奧才會出現?
對於硬地滾球這個運動項目的,相信對不少人來說有些陌生,它源於公元前 5200 年古希臘的擲石頭遊戲,後來演變成軀體及四肢出現嚴重功能障礙的運動員所參加的競賽活動,於 1984 年起正式被納入殘奧比賽項目,亦是少數不是奧運比賽項目的殘奧項目之一。
硬地滾球在平坦光滑的賽場上進行,運動員必須盡可能投擲或滾動自己的六個紅色或藍色球,靠近白色目標球,由最接近目標球的一方獲得分數。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卻可以戰勝無常的命運,何宛淇渴望透過自己的故事,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硬地滾球,同時鼓舞更多遭受磨難的人,因為「心態才是決定人生的關鍵。」
Read More
>>>長得和雙胞胎妹妹幾乎一樣,她卻天生沒有左手掌:帕運丹麥跳遠選手 Bjørk Nørremark 的故事很動人
>>>天生只有一隻腿,38 歲持續為帕運奮鬥:墨西哥泳將 Cristopher Tronco 的故事,讓人再次看見希望
designed by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