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遇過很多研究身心靈的朋友,大家或許流派不一樣,但對「內在聲音」這件事的看法往往很相似:我們平常怎麼在腦中對自己說話,就會把那樣的能量顯化到現實生活中。
只是在自我成長方面,我發現有時候光是一直告訴自己「你很好」「你很棒」不見得很有用,有時候甚至會覺得落入一種蒼白的自我催眠。
但這幾年唯獨有一句話,我長年在腦中默念,覺得不僅讓我變成一個更放鬆更大度的人,甚至日常生活品質也有明顯轉變,這句話就是:「不要了。」
「不要了」並不是自暴自棄
「不要了」三個字,乍聽下好像以為是一種自暴自棄,但其實它的意義和字面完全不一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有各種人事複雜的牽扯,以前我曾經在不好的愛情中消耗太久、曾經痛苦地努力和不愛我的人自證價值,也曾經長時間糾纏在我得不到的事情上。
那樣的日子,實在是太黑暗,太痛苦了。
後來腦子清醒一點後,我發現,這些痛苦的根源,都來自於我「有所求」。
因為我對某個人、某段關係、某件事「有所求」,所以那些事物就能在我身上產生影響,我的情緒被外在事物綁定,因此不斷陷入那些能量糾纏中。
「不要了」三個字背後,
是斷開「有所求」的勇敢與底氣
當我學會「不要了」這三個字後,我才體悟,原來很多你以為很重要、因此得失心過強的事,只要一秒的轉念,就會發現那件事根本沒有你認為的那麼有價值。
「不要了」,不是勸自己放棄或認輸,而是擁有強大的勇氣與底氣,在不同的情況下,能夠勇敢與決絕地說「我不要了」。
例如,我後來遇到另一個對象,本來以為個性不錯,交往一個多月後開始露出本性。
以前的我會死命糾纏,但我的糾纏,其實並不是因為我真的多愛那個人,而是源自我對這段感情自私的「有所求」—— 一段聊勝於無的愛情,可以讓我暫時不那麼寂寞,讓我從工作的困境中分心。
但因為我長時間練習「不要了」的態度,因此這一次,我毅然決然斷捨離,及時停損,不再浪費自己的時間精力。
如果你常常內耗糾結,
不妨從今天就練習「不要了」三個字
「不要了」的背後,隱藏的其實是「無論事情如何發展,我終究會好好的」這樣的底氣。
當我遇到麻煩困頓時,我會提醒自己「不要了」,雖然一開始,「不要了」三個字並沒有這麼容易實行,但久而久之,當我發現很多人與事轉個念「不要了」之後,我的生活真的沒有就此毀滅,日子久了一樣繼續過下去,讓我體悟「無所求」內蘊的力量和霸氣。
「不要了」這三個字,就這麼幫助我跨越了很多情緒的坎,斷開了很多不好的人事物,反而生活因此變得舒適自在,能夠容納更多「好」的東西進來,變得越來越豐盛。
如果你常常消耗與糾結,不妨從今天就開始練習「不要了」這三個字吧!
Read More
>> 為「情緒白嫖」的朋友,扮演一個善解人意角色,最後苦的只會是你自己
Art Design : Ch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