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上半年,我因為工作不順,再加上身體出狀況,進入了半年多的低潮。那段時間世界觀扭曲,對什麼都提不起勁,只覺得一切都好糟,每天都在行屍走肉。為了讓自己感覺好一點,我嘗試進行一些「小確幸」活動,例如晚上去吃拉麵、到精品文具店買可愛的小東西,或是自己一個人去溫泉旅館過一夜等。但那些快樂都很短暫,我的整體低落並沒有因此而改善。
後來有個朋友找我去學做菜,沒想到就這麼簡單的一件事,讓我發覺了從低潮走出來的真正關鍵。
小確幸是生活的情調,卻無法帶來深層改變
曾聽過有人提到,每個人都應該培養至少一種的「成長型愛好」。
成長型愛好,就是那種你付出多少時間心力,就會獲得多少進步與收穫,而且成長之路是沒有盡頭也沒有目的地的。
吃拉麵、購物、單純的去某個地方走一趟等等,其實並不太算是「成長型愛好」,是因為這些多半完成的同時也結束,沒有太多的「疊加效應」,並且輕輕鬆鬆、不需特別鍛鍊就可以做的事情。
這些頂多算是生活的情調與潤滑劑,雖然能讓我們短暫地分心、短時間的享受,卻無法造成深層的改變。
成長型愛好,是只屬於你自己的修行
「成長型愛好」,則是那種你可以花時間下去訓練與鑽研,並且隨著時日推進,可以清楚看見自己在各方面都跟著逐漸進步的習慣。
「成長型愛好」不是用來炫耀能力的、不是用來拍照顯擺的,也不是用來賺錢牟利或與人比較競爭的。「成長型愛好」是一種完全只屬於你自己的活動,你在裡面獲得滋潤與力量,沒有其他複雜的意圖,只是一種單純的修行。
例如比起單純的去餐廳吃飯,「做菜」帶給我的正面價值更多,因為學做菜,我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從香料了解了更多文化,並且在實作的過程中,發現有時候不過是換一種煎法,就能創造完全不同的風味...... 這些細節有色有味,挖掘的越深發現的越多,我覺得自己正在培養一種「複利」習慣,鑽研越多獲得的越多,當我開始上軌道時,每天都在期待接下來會學到什麼新東西,就像天頂垂下來的一條繩索,我在黑暗中抓住,即便無法一下子就驅散周遭的漆黑,至少手裡有扎扎實實的什麼,可以緊緊抓住,一點一點地爬上去。
任何事物,只要心態對了,都可以是一種「修行」。
成長型愛好,教會我如何信任自己
觀察身邊生活過的有滋有味的朋友,幾乎人人都有「成長型愛好」。
例如朋友K喜歡攀岩,每一次挑戰新的路徑,都會帶給他極大的爽度與成就感,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壓力,也在攀岩場上盡情消耗掉了。
又如一個藝術家朋友N,從我認識她的這十年間,她打過各種工,卻從沒有放棄過繪畫。現在她獲得獎學金,在紐約全職創作,整個人的氣質與深度,不斷隨著作品的品質一起提升。
身邊朋友還有喜歡讀書且長年寫書評的、練刺繡或學陶藝的、自學好幾種語言的、從一個運動白痴變成專業瑜伽老師的......
朋友的媽媽,六十幾歲,丈夫前幾年因病去世,原本生活茫然灰暗,但這位媽媽後來愛上了製作毛線娃娃,在工作坊認識了一些新的朋友,還創了帳號分享她做的小娃娃,終於不再每日浸泡在悲傷之中。
從這些人身上,你總能學到很多東西,他們的生活是活的,因為他們有一種「成長型愛好」在支撐他們的人生。
「成長型愛好」教會我什麼叫耐心與毅力、只為自己不為他人目光生活,以及一步一腳印,靠自己不斷進步的力量。
後來發現,時間不一定會淡化傷口,我們最終還是只能自救。只有你學會信任自己「可以做到」,才能在任何低潮中,相信著自己總能夠走出來。
幾個「成長型愛好」推薦
如果你也想培養「成長型愛好」,不妨從下面幾個開始考慮:
- 藝術:繪畫、寫作、攝影、雕刻、手工藝、陶藝、刺繡、編織......
- 戶外:登山、衝浪、慢跑、騎腳踏車、攀岩......
- 學一種新的語言
- 學一種新的舞蹈
- 體能:健身、瑜珈、鋼管舞、拳擊......
- 學珠寶鑑定、古董鑑定
- 練字、練書法
- 做菜、學烘培、練習製作調飲
- 學一種新的樂器、練唱
以上列出幾個可能性,不妨照著自己的個性,找一件你真的很想做的事情,然後放手去嘗試吧!
Read More
>> 花了 9 年才擺脱「想太多」焦慮症的他,分享了 8 個最有用的辦法
Art Design: Vic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