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on Musk 購入Twitter 之後,無法認同他「完全言論自由」理念的 Twitter 用戶,紛紛出走,湧入其他平台。
這些推特難民 (Twitter Refugee) 不乏名人,像是《實習醫生格蕾》的名編劇 Shonda Rhimes、名模 Gigi Hadid 、諾貝爾經濟學家 Paul Krugman 一個個表達不滿並出走 ,作家 Stephen King 也對於 Twitter 的驗證藍勾勾要付費而槓上 Elon Musk。
這迫使人們去思考 Twitter 以外的其他可能選擇,而這當中,Mastodon 可以説是最大受益者。
今年春天,在 Elon Musk 宣佈購入 Twitter 之後,兩天之內就湧入 3 萬個新用戶註冊 Mastodon 帳號,直至 10 月底真正完成收購 Twitter 程序,這期間 Mastodon 已增加 7 萬個用戶,目前每月的活躍用戶已超過 250 萬人,而這數字仍不停在上漲。
鳥獸漸漸散去,讓人不知道下一世代的共主會是誰。究竟會是 Mastodon ,或是另有他人呢?
Mastodon 是什麼?
Mastodon 是一種已滅絕的長毛象。也許是這種與當前主流社群平台的運作方式迥異,讓我們可以從名稱就看出。
Mastodon 之所以在所有社群平台中, 最受關注是否將成為 Twitter 的替代品,是因為它的輕部落格形式(microblogging)和 Twitter 的短貼文很相似,並且在介面和使用方式上也和 Twitter 有一定的相似性。
Photo via: republicworld.com
當初創造 Mastodon 的德國工程師 Eugen Rochko,就是因為不滿 Twitter 的使用方式,所以他保留了 Twitter 的優點,消除了 Twitter 的缺點。
用戶一樣可以追蹤別人、發文 ‘Toot’(近期已改為 ‘Publish’)、上傳影音內容、擁有 hashtag 標籤等等。由於是分散式的網絡,任何人都可以開設 Mastodon 以建立獨立的伺服器,稱為 instance。每個 instance 有各自主題,規則、語言和審核政策。
在創建帳號的時候,用戶可以依據他們偏好的社群政策,註冊不同的 instance。每一個伺服器有不同的話題,擁有不同的審核原則。各 instances 都不能出現歧視用語、宣揚暴力等訊息,差別的只是細節各自不同,比如有些社群是由一群熱愛自行車的人,便不喜歡出現討論虛擬貨幣或 NFT 的事物,但允許機器帳號的出現。
反演算法的設計,讓人又愛又恨
不論用戶當初註冊於哪個 instance,都可以與其他 instance 的人聯絡溝通,還可以在不同 instance 之間遷徙,形成一個更大的社群網絡。這種去中心化的設計,目的是讓所有參與者對於維護社群文化,有著共同的責任。
Mastodon 並非由一間公司管理,無須大型基礎設施維持運作,因此也就不需要仰賴廣告商收入,只需小額捐款即可,也便意味著 Mastodon 不會像 Twitter 、或其他社群平台一樣可供買賣交易。
Photo via: investopedia.com
不過,一些 Mastodon 的主要特色,也可能是沒有辦法完全取代 Twitter 的原因。
首先,它是「反病毒式流行」(anti-viral)的設計,和主流的「病毒式流行」大相徑庭。一部影片 ‘go viral’ 意味著爆紅一樣的大流行,能廣泛讓世界各地的人即時得知相同的熱門資訊。
但在 Mastodon 上不會有這樣的現象,因為它不使用演算法的推薦 ——— 沒有推廣文章的機制,沒有熱門話題的選項。所有資訊只會在你關注的人所分享的內容出現,私密又低調。
Mastodon 不會透過你的偏好,客製化的推送給你,而是按照貼文的時間順序排列。瀏覽時,也只有進入貼文之後,才能看到貼文的受歡迎程度。這使得用戶不會根據受歡迎程度來決定觀看貼文,而是根據內容來判斷。
Photo via: bbc.com
但這種搬家的現象,也還沒有形成大規模的完全遷移。以科學家與學者而言,他們已經在 Twitter 上培養了很多粉絲,一旦搬離就意味著重新開始。 儘管許多人對這種氛圍很滿意,不過這也意味著科學家們發表的研究成果,很難像在 Twitter 一樣獲得廣泛傳播。
原已沒落的 Tumblr 是否能藉此死而復生?
除了 Mastodon 之外,Tumblr 是否死而復生的話題再度出現。「死侍」演員 Ryan Reynolds 近期宣布完新作品將在 Apple TV+ 上映後,便將自己的 Twitter 搬到 Tumblr 去了,大大地虧了一下 Twitter。
Photo via: mashable.com
Tumblr 最一開始也是輕型部落格,可以直接將影片、音樂、照片、其他人的部落客文章發佈到自己的部落格中,不需要建立自己網站的數據庫。但原本大好的局勢,因為對於成人內容管理持開放態度,平台上充斥著大量成人內容。
後來 Tumblr 遭到多國封殺,又未及時轉型,15 年以來已易主三次從 Yahoo、Verizon 再到部落格管理始祖 WordPress 的母公司 Automattic 手上,由於禁黃令,使得成人內容用戶者數量雪崩式跌落,也讓 Tumblr 失去了吸引力。Twitter 的出走潮,讓原已沒落的 Tumblr,現在又有了一線曙光。
每月擁有 1 億 5 千萬活躍用戶的 Discord
將成為下一代的即時通訊之王?
此外,原本是遊戲聊天室起家的 Discord,近年已越來越成為年輕人聊天的媒介,也是值得關注的議題。
Discord 提供電話、視訊和文字的即時訊息服務,也可以互傳多媒體檔案文件,但一切都更注重用戶的隱私。
遊戲聊天室起家的它,可以說是最能達到「零延遲」的即時通訊平台,不知道下一步是否也將與 Mastodon 相同的短文社交服務。
Photo via: protocol.com
邁向 algorithm-free 的下一個未知時代?
有網友描述後推特時代,像是世紀末的恐慌再度重演 — 就像 1999 年時大家對於千禧年到來的惶恐未知。
如果 Mastodon 成為主流,未嘗不是件好事,但也意味著人們將進入下一個未知的社會秩序。我們可以回頭看看演算法繪製的世界秩序 — 追求關注的行為,其實大大地增加了人們互相模仿、爭相比較的心態,也是社群媒體導致許多心理疾病、令人詬病之處。
Twitter、Instagram、Facebook、TikTok 等,為了引起人們注意力,使得我們的注意力變得短暫。人們持續地發表內容,為了引起大家的各種反應和關注,增加自己的熱度,讓我們在這一個話題還沒結束之前,就已經在找尋下一個潛在話題的藍海。
新的秩序能否重建我們的耐心?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比起之前越來越沒有耐心,開始在聆聽 Podcast、看 Youtube 或甚至影集、電影也都用 1.5 或 2 倍速觀看?或甚至,2 個小時的電影對你而言,已經是太久了?
在千禧與 Z 世代談論最新影視時,3 個月前的影劇都已成為「很久以前的事」了。
Photo via: theglobeandmail.com
人類是奇妙的動物。我們會因為事物的設計而去習慣,並做出相對應的表現。病毒式傳播設計的社群網站是如此,而 Mastodon 的設計,也使得人們在網路上的行為慢了下來,提供「阻力」。
在一切追求新且快的路上,我們像不斷在追求新口味的獵奇者,不免忽略了舊有和原味的重要性。若是 Mastodon 成為新的社群平台文化,這將改變過去十幾年以來的秩序,而建立一個新的規則,也是給予我們重新思考和調整的機會。
Art design: Be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