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年前的 10 月,Peter Scott-Morgan ,一個患有漸凍症的英國機器人科學家,宣佈自己從 Peter 1.0 版本升為 Peter 2.0 版本。他已經將自己改造到足夠稱為「像個機器人的男人」。面對所有新科技,他無一不考慮安裝到自己身上試試看。
漸凍症變成他踏入「生化人」的轉捩點,
「噩耗」變成「夢想成真」
身為世界上第一個「生化人」(Cyborg)的他,在上個月去世了,享年 64 歲。
「生化人」(Cyborg)一詞,最早出現在 1960 年代,常見於科幻小說和電影裡,指的是半人半機械的融合體。和機器人不一樣的是,「生化人」的主體依舊是人類,只是身體的部分佐以機器輔助,增強原本不足的能力。
2016 年,醫生告訴 Peter 他罹患了一個無藥可醫的神經性退行性疾病 A.L.S. ,會漸漸地失去行動、說話或進食的能力,也就是俗稱的「漸凍症」,只剩 2 年可活。 原本大可十分悲觀的他,卻在得知「噩耗」之後,十足展露了他的樂觀主義心態,決定開始將機器和科技,一個一個安裝在自己身上。
Photo via: Telegraph
26 歲的信念,後來竟實現在自己身上
他擁有倫敦帝國學院的機器學博士,總愛看 《異世奇人》(Doctor Who)和《星際迷航》(Star Trek) ,也是因為兩部影視作品,奠定了他未來走向「生化人」的基礎。早在他 26 歲出版的第一本書《The Robotics Revolution: The Complete Guide for Managers and Engineers》裡,他便相信人類生命和機器生命註定要融合為一體的。
2014 年,他和伴侶 Francis Scott-Morgan 結婚,成為英國最早結婚的同志之一。也許是因為想繼續把握幸福,生病之後,他希望藉由自己作為試驗品,可以幫助那些他稱為「極度失能」的人們,給予一線希望。他接受訪問時開心的表示:「我拒絕就是這樣活著,我想要不斷地茁壯!」
Photo via: Twitter
大破大立的舉動,顛覆了傳統醫學思考
Peter 做過胃造口術、結腸造口術和膀胱造口術,分別將管子插入三個器官,同時解決進食與排泄的問題,也可以讓他生活得更有尊嚴。但這期間,他也背負著眾人的不理解,醫生也不願意為他進行手術,覺得為什麼他要做出這般「傷害自己器官」的事情。但最終他的例子,也為醫界帶來面對治療漸凍症顛覆性的思考。
除此之外,他的眼球追蹤系統和霍金是同一款 AI 軟體,幫助他將文字想法快速轉為語音,並由合成聲音講出來。另外,他的虛擬化身根據語音內容,投射到自己的臉上,代替了已漸漸無法使用的臉部肌肉,配合語速節奏做出唇形的移動與身體的搖擺。
Photo via: Scott Morgan
他就像是身於自己的身體裡,精神與靈魂卻超出身體地控制表達著一切。他總是開心地談到自己每天早上都感到無與倫比的幸運,「我不僅每天都感到如此的快樂,我還活得好好的!」英國電視台 Channel 4 將他的故事拍成紀錄片《Peter: The Human Cyborg》,讓眾人看到他術前術後的真實狀態。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他的故事也讓大家重新思考疾病帶來的人身限制,以及自己可以採取什麼方式應對。你也許主張自然,萬一身體罹患漸凍症,便自然地接受這樣的狀態發生在自己身上。只是,除了坦然接受之外,自己與周邊照護者的遺憾肯定也是難以令人忘懷的。
過去的無能為力,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的時期,可以變為另一種生活型態。你是否願意接受和機器與 AI 結合,讓自己與他們合而為一,同時存在於這個人體裡呢?而這樣的「違反自然」可不可以被視為一種為求生、尊重生命的表現呢?
Read More
>>> 喜歡《愛x 死x 機器人》的你,一定會愛上這幾個 IG「末日科幻派」創作者
>>>「城市出教養,沙漠生智慧」:科幻神作《沙丘》的生存法則,一棒打醒我們
Cover via : @drscottmorgan
Cover Art Design : Ch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