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由 [ 寧若曦 ] 提供
誰也不想深宵留在辦公室工作吧?美國Georgetown University的教授Cal Newport,自己是大學裡的全職教授,平日主要工作是授課及指導學生。他每年會寫多於六篇學術論文,而且亦是四本書的作者。另外,他會定時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文章以及需要盡父親和丈夫的責任照顧家庭。而且他揚言,每天都可以準時在5:30 p.m.下班,甚少在星期六日工作。忙碌如他的生活,到底怎樣可以有技巧地運用有限的時間完成所有事情?
• To-do list是邪惡的,把To-do list變成日程表
To-do list其實只是第一步,讓你可以列出你想完成的事情。完成To-do list之後必須把這些事情適當地分佈在你的日程表上。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會知道現實中你可以怎樣完成這些事情。不但要將要做的事情列出,而是確實地寫低什麼時間要完成。例如你明天要完成一份稿,並不可以只寫「我明天要完成稿件」,而要確實地寫下「我明天下午一點要完成稿件」。
如果不能夠在你的日程表上出現,其實那些事情都只不過是一個想法,相反,愈看得久,你可能會愈緊張愈擔憂。當你確實地把它們放在日程表上後,你就會能夠有條理地知道你有多少的時間可以完成每個工作,而且可以更全面地知道你工作的時候到底下一步可以做些什麼。
• 假設自己每天5:30 p.m. 要回家,由放工時間倒向推進,規劃要做的事情
當你向後規劃的時候,通常會愈做愈覺得疲累,甚至會覺得愈來愈難完成。但如果你學會倒向規劃,由要完成的時間慢慢倒著推進,你會發現自己有力量繼續努力下去。這種感覺是來自於因為你知道自己已有全面的計劃著以後的每一步,由於是倒著推進而寫下的計劃,你會知道只要跟著時序做下去,最後一定能夠達到目的,會有一種能夠控制進度和全面地知道現有狀況的掌握,這樣亦可以減低你的無形壓力,對於之後做的每一步也會更有信心。
例如你需要5:30 p.m.放工,那你需要5點把手上的文件送到上司手上,完成這份文件要兩小時的話,再預留一小時給自己資料搜集,那你2點便要開始預備。其實有很多大公司在計劃不同的項目時也是用這樣的方法,只是我們都忘記了這種方法也可以應用在每天工作的計劃上。
[include id="56"]
• 為一整個星期寫下計劃
如果你只顧及今天的進度而忽略了明天的計劃,這樣你並不會成功。我們通常只會知道現在這一個小時我要做什麼,但如果我能夠知道接下來這一個星期我要完成什麼,我便能夠更掌握自己擁有的時間運用和行程。
最好規定自己每個星期一,都把整個星期要完成的事情寫下來,分配在每一日的時間表上,然後貼在當眼位置,或是儲存在手機裡,時刻提醒自己並跟進進度,這樣你便能夠對於自己每天做事的進度更有安全感。
• 做事應該少而精
很多時我們都認為自己有太多事情要做,所以令自己覺得並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我們做事要少而精,需要分辨那些事情比較重要,不可以當每一件事也是必要的。不要經常答應別人自己要做的事,不要常常說 “Yes” 。當你要做的事情項目減少,你就可以在每件小事上都做得比較好。要學懂拒絕一些不必要的勞力也是一種學問,但這樣會令你做事更有效率,工作上的壓力也可相應減少。
而且做事的項目能夠減少的話,即使你的日程表出現錯漏﹑或是延誤﹑又或是有突發事情需要處理時,你都能夠輕鬆地調配你的時間,並不會因為一件事的延遲而影響整天計劃的進度。
• 不要做無謂的工作,著眼於重要的事情上
不要花太多時間在不需要思考的事情上,例如檢查郵件和瀏覽網頁。這裡指的並不是這個行為本身的無謂,是當別人叫你做的時候,你有沒有動腦筋或放心思在這些事情上。例如上司需要你作資料搜集,你應該仔細地分類好,而且閱讀內裡的文字並加以分析,甚至在其中學懂一些你沒有的知識,而不是用數小時來這個網址看看,那個網頁看看,這樣其實很浪費時間,而且意義不大。
有些事情看來可以很表面,但如果你沒有放心機在思考細節上,會讓事情的質素下降。不要只處理表面的工作,嘗試在工作上找到需要思考的位置,當上司知道你能夠有思考的能力,他才可以委派你做更深層次的工作,那麼這一些不需要思考的事情便可以轉移給下屬,你就可以有更多時間處理真正有意義的工作上。
相信我們如果能夠在工作上運用到這些小方法,想每天準時放工與家人朋友情人約會,應該指日可待喔。
本文章由 [ 寧若曦 ] 提供
[include id="56"]